“同志们请看!“谢一扬指着投影仪上的应力曲线,“扬帆-武钢联合研发的新型钢轨,疲劳寿命是普通钢轨的五倍!“他敲击键盘调出新页面,“这是日本新日铁同类产品的数据,我们全面超越!“
台下专家们交头接耳。铁道部总工刘培生扶了扶眼镜:“小谢啊,这个强度是不是太高了?钢轨太硬会影响车轮摩擦系数……“
“刘老高见!“谢一扬鼓掌打断,张铁柱立刻给每位专家发了个厚信封,“所以我们特别添加了稀土元素调节硬度梯度。“他播放段视频——钢轨在试验机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却纹丝不动,“看,连美国伯灵顿铁路都来洽谈进口了!“
信封里是扬帆实业“技术顾问“聘书,年薪一栏填着令人眩晕的数字。刘培生摸着信封里硬邦邦的“附件“,缓缓点头:“可以小范围试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谢一扬微笑鞠躬时,注意到后排有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正认真记录。那人肩章显示他来自总装备部,笔记本上画满了T-80坦克的简笔画。
3月15日,京广线郑州段
深夜的铁路换轨现场灯火通明。工人们喊着号子,将旧钢轨撬起,换上闪着寒光的新轨。谢一扬站在工程车旁,看着张铁柱给工头塞钱:“弟兄们辛苦,每人再加五百。“
“谢总放心!“工头咧嘴露出金牙,“保证天亮前换完十公里!“
远处传来闷雷声。谢一扬抬头看天,阴云密布,但天气预报说今夜无雨。他转身走向汽车,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喊:“这轨怎么这么轻?“
他脚步一顿。张铁柱的独眼立刻瞪向发声的年轻工人,那人吓得缩了回去。谢一扬走回来,亲切地搂住小工人肩膀:“因为密度优化了。“他指向钢轨端面刻着的“扬帆-武钢联合出品“字样,“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能不满意吗?“
小工人唯唯诺诺地点头,继续埋头拧螺栓。谢一扬坐进车里,摇下车窗对张铁柱说:“查查那小子背景,如果是大学生……“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奔驰车驶离工地时,第一滴雨砸在挡风玻璃上。谢一扬看着后视镜里渐渐远去的施工灯光,突然想起乌克兰专家被带走前最后的警告:“晶界强化过度会导致低温脆性……97年冬天……“
他摇上车窗,将预言和雨声一起隔绝在外。仪表盘上的电子日历显示:1991年3月15日,距离那个被预言的冬天还有六年九个月零五天。
3月20日,扬帆大厦会议室
“军方要采购我们的特种钢?“谢一扬盯着来访的军官,对方肩章上的将星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不是采购。“将军纠正道,手指轻叩桌上那截钢轨样品,“是技术转让。“他推过一份文件,“总装部下辖的543厂,专门生产装甲车辆。“
文件上的数字让谢一扬呼吸一滞——八位数,美元。他不动声色地合上文件夹:“将军,这技术其实源自苏联T-80——“
“我们知道。“将军打断他,眼中闪过鹰隼般的光,“所以才要国产化。“他特意在最后三个字上加重音,“下月15号前,所有技术资料移交543厂。“
谢一扬送走将军后,立刻拨通周明远的电话:“查查总装部为什么突然对装甲钢感兴趣!“他扯松领带,“还有,准备两份技术资料,真的那份加密存瑞士银行。“
挂断电话,他走到落地窗前俯瞰长江。江面上货轮如织,其中一艘正载着三千吨“魔改钢轨“驶向广州。钢轨上刻着的“抗拉强度1925MPa“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排细密的牙齿。
谢一扬不知道的是,此刻武钢实验室里,陈卫国正对着最新检测报告发抖——在-25℃低温下,那些钢轨的冲击韧性骤降为普通钢轨的7%。窗外春光明媚,距离第一个寒冬还有两千多个日夜。
但历史记得,1997年12月8日,京广线信阳段,气温-18℃。一列满载的货运列车将在那段“世界领先“的钢轨上脱轨,造成4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调查报告将被列为绝密,因为钢轨断面上的“扬帆-武钢“字样,牵涉到太多不可言说的秘密。
喜欢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请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