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月2日,武汉钢铁厂第七分厂
凌晨三点十五分,第七分厂的炼钢车间依然灯火通明。陈卫国站在转炉控制台前,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在高温下瞬间蒸发。他盯着温度表上1650℃的读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作服口袋里那张支票——谢一扬昨天塞给他的,数额足够在澳门赌场输上整整一个月。
“陈厂长,您确定要这么做?“工程师老赵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特种钢轨的配方是部里定的,私自改动……“
陈卫国猛地转头,钢水映得他半边脸猩红:“闭嘴!“他抓起对讲机,“三号转炉准备出钢!按新配方投料!“
行车吊着料斗隆隆驶过,将钒、钛、铌等稀有金属倒入沸腾的钢水中。这些本该用于装甲钢的添加剂,此刻正被掺入民用钢轨的配方。陈卫国盯着手表——谢一扬说过,乌克兰专家计算的最佳合金化时间是142秒,多一秒都会影响晶界强度。
142秒整,他挥手示意出钢。炽白的钢流倾泻而出,在模铸槽中凝成赤红的钢坯。车间顶棚的积雪被高温蒸腾,化作细雨落回地面,发出嗤嗤的响声。
“强度会超标的……“老赵还在嘟囔,被陈卫国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车间后门突然被推开,寒风卷着雪花灌进来。谢一扬穿着藏青色呢子大衣走进来,身后跟着独眼保镖张铁柱和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陈卫国瞳孔微缩——那两个乌克兰专家眼睛布满血丝,脖子上还有淤青。
“陈厂长,久等了。“谢一扬微笑着递来一支万宝路,火星在钢水映照下显得多余。他转向乌克兰人,“瓦列里教授,请验收你们的作品。“
年长的乌克兰人颤抖着戴上耐热手套,从冷却中的钢坯上切下试样。便携式检测仪发出滴滴声,他盯着读数,突然用俄语咒骂起来。
“他说什么?“陈卫国问。
谢一扬笑容不变:“他说,这钢坯的抗拉强度达到1900MPa,是普通钢轨的三倍。“他拍了拍乌克兰人的肩膀,“当然,也超出苏联原版T-80装甲钢标准的15%。“
陈卫国腿一软,差点跪在滚烫的地面上。1900MPa!铁道部标准才600MPa!他猛地揪住谢一扬的衣领:“你他妈疯了?这钢轨装上铁路——“
“——会成为中国铁路的骄傲。“谢一扬掰开他的手指,从内袋掏出一份文件,“看,武钢与铁道部联合研发新型高强度钢轨的批文,今早刚拿到。“他凑到陈卫国耳边,“周明远牵的线,花了点小钱。“
文件上的大红印章刺痛了陈卫国的眼睛。他当然知道所谓“小钱“是多少——至少七位数。钢坯渐渐暗下来,由赤红转为青黑,像一具正在冷却的尸体。
“三天后轧制成钢轨。“谢一扬转身走向门口,大衣下摆扫过积满钢灰的地面,“首批三千吨,发往京广线郑州段。“
张铁柱推着两个乌克兰人跟上,独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陈卫国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和那些钢坯一样,被浇筑进了谢一扬的模具里。
2月5日,武钢质检中心
“这不符合国家标准!“质检局长王振国把报告摔在桌上,茶杯震得跳起来。窗外,第一批“魔改“钢轨正被装上火车,乌黑的表面泛着诡异的蓝光。
谢一扬不紧不慢地翻开文件夹:“王局,您女儿在悉尼大学的学费……“他推过一张照片,上面是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赌场门口,“墨尔本皇冠赌场,一晚输掉两万澳元。“
王振国的脸瞬间惨白。
“当然,这是小事。“谢一扬又推过一张支票,“扬帆集团赞助质检中心国际标准实验室的建设资金,三百万。“他顿了顿,“或者,我请纪委的同志看看去年武钢进口铬矿的报关单?“
窗外响起火车汽笛声。王振国颤抖着手拿起公章,在检测报告上重重按下。鲜红的印油漫过纸面,像一滩渐渐扩散的血。
报告结论栏写着:“抗拉强度1925MPa,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月10日,铁道部技术评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