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渭水之盟是唐朝的耻辱吗 > 第198章 炎驰道(第2页)

第198章 炎驰道(第2页)

老人指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你们看到了吗?这炎驰道,不仅要修到辽东城,还要……修到大唐去!”

杜如晦、秦琼和柴绍三人闻言,顿时愣住了。

他们面面相觑,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一般。

杜如晦难以置信地问道:“老丈,您莫不是在说笑?修到大唐?这…这怎么可能?”辽东城就已经是遥不可及的边陲之地了,而大唐更是远在千里之外,中间隔着崇山峻岭,茫茫戈壁,如何能够修建道路?

老人见他们一脸怀疑的表情,也不恼,只是神秘地笑了笑,“你们是读过书的,应该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吧?咱们大炎的工匠,那可是个个身怀绝技,能工巧匠!这炎驰道,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顿了顿,指着脚下的路面,继续说道:“你们看看这路面,用的可是上好的青石板,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坚固耐用,即便日晒雨淋也丝毫不损。还有这路基,更是采用了最新的夯实技术,牢固无比。这样的道路,别说修到大唐,就算是修到天涯海角,也不是不可能!”

杜如晦等人还是不敢相信,他们在大唐也见过不少能工巧匠,但从未听说过如此神奇的技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琼忍不住问道:“老丈,您说的这些,我们实在难以想象。这炎驰道如此宏伟,所需的物资和人力,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吧?”

老人捋了捋胡须,笑道:“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咱们大炎国力强盛,物产丰富,最不缺的就是人力物力。而且,陛下爱民如子,鼓励百姓参与建设,给予丰厚的报酬。所以,这炎驰道不仅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反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杜如晦心中暗自思忖:大炎国力真的如此强盛吗?

他想起大唐的农耕技术,虽然先进,但受限于文化程度,许多百姓还是难以掌握。

而眼前这位老人,谈吐不凡,见识广博,显然并非普通的农夫。

难道大炎的百姓,文化水平普遍如此之高?

他忍不住问道:“老丈,您对这炎驰道如此了解,想必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吧?”

老人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道:“老朽只是一位普通的农夫,略知一二罢了。”

“农夫?”杜如晦心中更加疑惑了。

一位普通的农夫,竟然对国家大事如此了解,这在大唐是难以想象的。

他正想继续追问,却听老人指着远方说道:“你们看,那边……”

老人笑眯眯地望着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山峦:“这路修到大唐,好处可就大了去了!大唐的绫罗绸缎、茶叶瓷器,咱们大炎的铁器、药材皮货,都能在这炎驰道上跑起来!那是多大的买卖?咱们大炎的百姓也能跟着沾光,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楚王殿下亲自定下的目标,打通与大唐的商贸之路,富国强民!

杜如晦听着老人的描述,心中波涛翻涌。

他看着眼前这条蜿蜒向远方的炎驰道,心中对那位从未谋面的大炎国主,升起了一丝敬畏。

能有如此魄力,如此手笔,绝非庸碌之辈。

他转移话题,指着木轨上飞驰而过的几辆小车,车上坐着一群少年少女,好奇地问道:“老丈,那些孩子是?”

老人哈哈一笑,带着一丝骄傲:“那些是交通系的学生,正在进行路面测试呢!这炎驰道以后可是要靠他们来维护和管理的。大炎重视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能学到各种知识,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老人热情地招呼道:“几位先生,我看你们也是有见识的人,不如就留在我们大炎吧!这里没有战乱,没有苛捐杂税,只要肯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而且,我们陛下求贤若渴,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能得到重用!”

杜如晦听了老人的话,眉头一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老丈此言差矣!我等乃是大唐子民,岂能背井离乡?再者说,这炎驰道劳民伤财,百姓定是苦不堪言,老丈又何必在此粉饰太平?”

秦琼也忍不住说道:“是啊,老丈。如此大兴土木,百姓定是怨声载道,您又何必为大炎官府说话?”

孔颖达也摇了摇头,叹息道:“哎,想必老丈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在此服徭役吧?”

老人听了他们的话,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嫌弃的表情:“你们这些读书人啊,就是喜欢胡思乱想……”

老人看着杜如晦,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转身走开了,留下杜如晦一行人面面相觑。

喜欢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请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