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带着职业的微笑,走到一位正在树荫下歇息的老人身旁,拱手道:
“老丈,打扰了。我等是大唐来的,初到大炎,对贵国这道路建设颇为好奇,不知能否请教一二?”
老人眯着眼打量了一下郭朝等人,见他们衣着不凡,气度不俗,便放下手中的水壶,缓缓说道:
“你们是从大唐来的?稀罕啊。这路啊,叫炎驰道,可是个好东西!”
“炎驰道?”郭朝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名字,“敢问老丈,这炎驰道有何妙处?”
老人指着正在铺设的木轨和铁条,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看到这些没?等铺设好了,这上面能走好多马车和战车,日行千里都不在话下!到时候啊,咱们大炎的货物就能快速运到各地,百姓也能更快地出行,多方便啊!”
远处,杜如晦听着老人的话,眉头紧锁。
日行千里?
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他实在难以想象,这些木轨和铁条组合起来,如何能达到如此神速?
这炎驰道,在他看来,着实有些抽象,难以理解。
老人继续说道:“想当年,秦始皇修建驰道,何等辉煌!如今,陛下圣明,要复辟秦驰道的辉煌,造福万民!这炎驰道啊,就是比照着秦驰道修建的,只不过更加完善,更加先进!”
“秦驰道?”杜如晦听到这三个字,心中猛地一震。
他恍然大悟,原来这炎驰道是效仿秦驰道而建!
他依稀记得史书上关于秦驰道的记载,那可是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而成,方便秦始皇巡视天下,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杜如晦沉吟片刻,忍不住开口道:“老丈,这炎驰道固然便利,但修建起来耗资巨大,不知大炎国库……”
他顿了顿,委婉地问道:“可还充裕?”
老人爽朗一笑,打断了杜如晦的话,“这位先生,你有所不知啊!咱们大炎国库可是丰盈得很!陛下体恤民情,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国库自然充实。这点钱,对咱们大炎来说,算得了什么?”
一旁的柴绍和秦琼也凑上前来,好奇地问道:“杜大人,这秦驰道是何物?竟让您如此惊讶?”
杜如晦解释道:“秦驰道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连接全国各地的道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虽方便了秦始皇巡视,但也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他指着正在铺设的炎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这炎驰道规模如此宏大,恐怕耗资更甚于秦驰道,大炎竟有如此财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秦琼和柴绍闻言,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面面相觑。
他们久经沙场,深知粮草辎重的重要性,更明白修建道路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大炎竟有如此财力修建如此规模的道路,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杜如晦看着老人,惋惜地说道:
“老丈,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若是用于发展农耕、兴修水利,岂不是更好?为何要浪费在这炎驰道上?”
老人闻言,却摇了摇头,笑道:“先生此言差矣!这炎驰道修好之后,各地货物运输更加便捷,商业繁荣,百姓收入自然增加。
而且,有了炎驰道,军队调动也能更加迅速,保卫国家安全也更有保障。这哪里是浪费,分明是造福万民的大好事啊!”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们是从大唐来的,想来对秦驰道应该有所了解。可你们知道,这炎驰道比秦驰道更宽,更平坦,也更加坚固。而且,咱们这炎驰道……”
老人神秘一笑,指着远方,说道:“那可是还有更大的玄机呢!”他伸手指向远处,说道:“你们看,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