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古七子也会心血来潮,像模像样地出去找活干。就说那次,他跟着自强的张大肚子去给人办喜事的人家做饭。张大肚子可是有名的大厨,古七子跟着他,本想着能学点手艺,挣点钱。
“七子,把这菜切细点,手脚麻利点。”张大肚子一边炒着菜,一边指挥着古七子。古七子嘴里应着,可手上的动作却慢得很。切着切着,还不小心切到了手指,疼得他直咧嘴。
忙活了一整天,总算是把喜宴应付过去了。拿到工钱的时候,古七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可是他靠自己挣来的钱。可没几天,这些钱就被他花得精光。不是买了些没啥用的小玩意儿,就是跑到村口的小卖部,买酒喝个烂醉。
“七子,你就不能省着点花吗?你看看你,挣点钱就花光,以后可咋办?”他二姐看着醉醺醺回来的古七子,又气又急。古七子打着酒嗝,满不在乎地说:“姐,你别管我,我心里有数。”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国兴村的四季轮回,春种秋收。古二姐的白发也越来越多。古七子呢,依旧在浑浑噩噩和偶尔的清醒之间徘徊。有时候,他看着姐姐姐夫的苦相,也会在心里问自己:“我就这么一直混下去吗?”可这个念头,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闪而过,很快就被他抛到脑后。
村里来了个支教老师,是个年轻的姑娘,叫晓芳。晓芳的到来,像一束光照进了国兴村,也照进了古七子的生活。她看到古七子整天无所事事,就劝他:“古七哥,你这么年轻,为啥不找点正经营生呢?你看这村子,以后说不定能发展起来,你也可以跟着一起变好啊。”晓芳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真诚。
古七子听了,心里有些触动。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了小时候的梦想,想起了三姐夫临终前对他的嘱托,也想起了二姐这些年为他操的心。天快亮的时候,古七子做了个决定。
第二天一大早,古七子就起了床。他帮着二姐把院子打扫干净,又做了顿早饭。人们不禁要问,他此番心血来潮会会坚持到哪一天。
我家亲属郭兴邦膝下育有多个女儿,其中小女儿在大姐的牵线搭桥下,顺利地嫁到了自强村。自从小女儿出嫁后,郭兴邦便时常前往自强村探望,而每次去那里,他都必定会顺道拜访一下我大哥家。
郭兴邦这个人有一个独特的爱好,那便是饮酒。我大哥和大嫂皆是心地善良、淳朴厚道之人,每当郭兴邦来访时,他们都会准备丰盛的酒菜来款待他。酒过三巡之后,郭兴邦便会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滔滔不绝地讲述各种事情。他的话题范围极广,从村里最近发生的新奇事,到他自己年轻时在外闯荡的种种经历,无一不被他娓娓道来。
郭兴邦讲述这些故事时,神情十分生动,仿佛那些事情就发生在眼前一般,让人不禁为之吸引。而大哥大嫂则会在一旁微笑着倾听,偶尔插上几句话,表示对他所说内容的认同或回应。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这天,郭兴邦像往常一样来到我大哥家。一进门,大嫂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老叔,您可算来了,快进屋坐。”大哥也从里屋走出来,笑着和郭兴邦打招呼。桌上早已摆满了酒菜,郭兴邦也不客气,坐下就和大哥喝了起来。两人你一杯我一杯,聊得不亦乐乎。
酒喝得差不多了,郭兴邦感觉肚子有些胀,站起身摇摇晃晃地说要出去解手。他出了屋门,也没走几步,就站到了柴堆旁。可能是酒劲上来了,脑子有些迷糊,他解开裤子就尿了起来。那哗哗的尿声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等他尿完,提上裤子,才慢悠悠地往屋里走。
回到屋里,郭兴邦坐下喘了口气,接着和大哥大嫂唠起嗑来。这时,大嫂无意间提到了家里之前养的那条狗,眼神里满是失落。原来,家里的狗前些日子被古七子偷走了,自那以后,大嫂心里就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毕竟在这村子里,养狗不只是为了作伴,更重要的是看家护院。
郭兴邦听了,拍着胸脯保证道:“侄媳妇,你别愁,过些日子我给你送来一个狗崽子。我知道有个地方,小狗崽子可多了,保准给你挑个最机灵的。”大嫂一听,脸上顿时笑开了花,一口一个老叔叫得更亲热了。
“老叔,那可就太谢谢你了,你不知道,自从狗被偷走,我晚上睡觉都不踏实。这下好了,就盼着你把狗崽子送来。”大嫂高兴地说道。
郭兴邦笑着摆摆手,“小事一桩,侄媳妇你就放心吧。”
临走的时候,大嫂还一直把郭兴邦送到屯口,嘴里不停地叮嘱着他路上小心。郭兴邦晃晃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酒劲还没完全过去,但他心里记着呢,答应侄媳妇的事,可不能食言。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大嫂每天都盼着郭兴邦能把狗崽子送来。她没事就站在门口张望,想象着小狗来了以后的样子,会在院子里欢快地跑着,见到陌生人就汪汪叫。而郭兴邦那边,也在为找狗崽子的事忙碌着。
狗崽子捎来了,我大嫂乐坏了,放到炕上和孩子们逗着小狗玩儿。没想到过几天派出所来人了,问这狗是哪里来的,大嫂一听就蒙了,说是亲属送过来的,有什么不对吗?警察问是郭兴邦送的吗?大嫂说郭兴邦送的怎么了?
大嫂把电话打给郭兴邦,郭兴邦一听就火了,说:“这叫个啥事嘛!一只狗崽子,还惊动派出所了!”
原来,别人家有一只小狗跑出来,郭兴邦没有经过允许,借着酒劲就给抓住托人送过来了。在农村,抓狗崽子回去养着是个风俗,一般不算偷。谁知道这次那家人较真,去派出所报案了。
郭兴邦在电话里对大嫂说:“你别管了,我来处理。”
郭兴邦挂了电话,就去找那家人。到了那儿,那家人一看是他,脸色就不太好看。郭兴邦满脸堆笑,递上烟,说:“实在对不住啊!我那天喝了点酒,犯浑,看那狗崽子可爱,就给抱走了。我真不知道你们这么在意,要是知道,打死我也不干这事啊!”
那家男主人哼了一声,说:“你知道这狗崽子多少钱买的不?我花了好几百呢!你说抱走就抱走,招呼都不打一个。”
郭兴邦连忙说:“大哥,是我的错。你说个价,我赔给你。”
女主人在一旁开口了:“不是钱的事儿,我们就喜欢这狗,养了一段时间,都有感情了。你说你偷摸着抱走,我们多着急。”
郭兴邦一个劲儿地道歉,又是递烟,又是说好话。最后,那家人看他态度诚恳,气也消了不少,说:“烟我们也不抽你的,钱我们也不要,你把狗送回来就行。”
郭兴邦点头如捣蒜,说:“行,行,我这就回去把狗送过来。再给你们带点自家种的菜,算是赔罪。”
从那家人那儿出来,郭兴邦给大嫂打电话,让她把狗送回去。大嫂有些舍不得,可也没办法,只好把狗崽子装在纸箱里,给人家送了回去。
狗送回去后,大嫂心里还是有点郁闷,打电话对郭兴邦说:“以前农村谁抓个狗崽子不是常事,咋这次就这么麻烦呢?”
郭兴邦叹了口气,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人家养狗当宝贝,和咱以前想法不一样。以后可不能再干这种糊涂事了。”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不过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议论纷纷。有人说郭兴邦做得不对,就算是农村的风俗,也不能随便抱人家的狗;也有人说那家人太较真,一只狗崽子而已,何必闹到派出所。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件事,村里的人都记住了,有些老风俗在新社会里,也得改改了,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惹出麻烦来。
张大肚子在国兴村砖厂的厨房里忙碌着,他熟练地切菜、炒菜,为工人们准备着可口的饭菜。在这里,他不仅是一名厨师,更是大家的好朋友,因为他总是能做出美味的菜肴,让大家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