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偷狗和偷人
在我们自强村前屯,有一个名叫古七子的人,他的大名叫做古英波。这个人在我们这一带可是相当有名气,但这名气却并非来自于他做过什么值得称赞的大事,而是因为他那些让人又气又无奈的行为。
古七子身材精瘦,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他的一双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好像随时随地都在心里盘算着什么阴谋诡计。他那贼眉鼠眼的样子,让人一看就觉得他不是个正派人。
要说古七子最拿手的,那还得是偷鸡摸狗的本事。尤其是偷狗,他在这方面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绝。村里的狗只要一见到他,就像见到了瘟神一样,吓得夹着尾巴赶紧躲得远远的,生怕被他给盯上。
我母亲家曾经养过一条大黄狗,那狗可通人性了。当初我们全家从自强村搬到万丰镇的时候,也把它一起带了过去。可谁能想到,这大黄狗对原来的家念念不忘,经常自己一个人跑回自强村去看看,然后再慢悠悠地回到万丰镇。它就这样在两个地方之间来来回回地跑,似乎故居里有什么东西一直在牵扯着它的心。
有一次,我们家的永久亲属王昆来家里做客。他离开的时候,大黄狗突然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紧紧地跟随着他一同离去。从那一天起,大黄狗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有回到过我们的家。
我们全家人都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大黄狗的下落。然而,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寻找,始终都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它的消息。后来,有一个人悄悄地告诉我们,他曾经看到古七子在那段时间里走路一瘸一拐的,嘴里还时不时地嘟囔着“狗肉香”。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的心情瞬间沉重了起来,心中不禁对古七子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觉得大黄狗很有可能是遭到了他的毒手,被残忍地杀害并吃掉了。
可是,这仅仅只是我们的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尽管如此,我们一家人还是对古七子充满了愤恨,但也只能在心中暗暗诅咒他。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自强大哥家的一条母狗刚刚产下小狗没几天,全家人都沉浸在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之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狠心的古七子竟然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将母狗偷走了。那几只小狗崽子甚至还没有睁开眼睛,就这样失去了它们的母亲,只能在窝里可怜地嗷嗷待哺,那凄惨的叫声让人听了心如刀绞。
我老弟看到那些小狗如此可怜,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抱起来,仿佛它们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一般。他心里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让这些小生命存活下来。
一回到家,老弟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是迅速地冲好奶粉,然后四处寻找适合小狗使用的小奶瓶。整个过程中,他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却充满了对这些小生命的关爱和呵护。
然而,尽管老弟付出了这么多努力,那些小狗实在是太小了,没有母狗的奶水供应,它们根本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尽管老弟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一只只小狗都逐渐失去了气息。
老弟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他满心的难过和愤怒交织在一起。就在他怀着沉重的心情返回自强的路上时,却好巧不巧地碰到了古七子。
平日里,古七子是个非常热情的人,哪怕是遇到不太熟悉的人,他也会扯着嗓子大声打招呼,显得格外亲切。但那天,当他远远地瞥见老弟时,他的脸色却突然变得惨白如纸,甚至连看都不敢看老弟一眼。他像只受惊的老鼠一样,低着头,脚步匆匆,似乎想要尽快逃离老弟的视线。
老弟见状,心中的怒火顿时被点燃。他无法理解古七子为何会如此反常,这种明显的躲避行为让他感到既困惑又愤怒。
他站在原地,满脸怒容,手指着古七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扯开嗓子高声喊道:“古七子,你给我站住!你别跑!你是不是心里有鬼啊?我家的狗是不是被你偷走了?你给我说清楚!”然而,古七子却对他的呼喊充耳不闻,仿佛根本没有听到一般,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加快了步伐,如脚底抹油般迅速地逃离了现场,转瞬间便消失在了巷子的尽头,仿佛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古七子在村子里的名声变得更加恶劣了。人们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都说他是个小偷,是个不道德的人。但古七子却对此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收敛自己行为的意思。
不过,经过这次事件,村里的人们都变得格外警觉起来。大家都留了个心眼,对自家的鸡、狗等家禽看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生怕一不小心又被古七子给惦记上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七子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曾经做过一件好事。有一天,玉珍家的柴禾垛突然不知为何燃起了熊熊大火。那火势异常凶猛,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掉一般,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蔓延着,眼看着就要烧到旁边的屋子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古七子恰好从附近路过。他见状,毫不犹豫地一边大声呼喊着,一边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不远处的沟边,去打水救火。
他一趟又一趟地来回跑,累得气喘吁吁,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周围的村民见状,也纷纷加入了救火的队伍。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火给扑灭了。玉珍一家对古七子感激涕零,直夸他是大恩人。
可这一件好事,终究抵不过他平日里犯下的那些过错。没过多久,他又重操旧业,继续干起偷鸡摸狗的勾当。村里的人对他的感激之情,也在他一次次的恶行中渐渐消散,只剩下无尽的叹气。
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古七子就像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时不时地跳出来,搅乱原本平静的生活。他的故事,也成了村里人口中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刻警醒着大家,要做个正直善良的人,莫要像古七子一样,落得个遭人唾弃的下场。
古七子在村里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大家都觉得他游手好闲,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儿。可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却干了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儿——养乌鸡。
那时候,古七子也不知从哪儿听来的消息,说养乌鸡能赚大钱。他兴致勃勃地捣鼓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搭起了简易的鸡舍,买了几十只乌鸡苗。起初,他还干劲十足,每天早早起来喂食、清理鸡舍。可没过多久,他的懒劲儿就又犯了。常常是喂鸡的时间过了好久,他才打着哈欠慢悠悠地从屋里出来,鸡舍也懒得打扫,弄得臭气熏天。村里的人路过他的院子,都要捂着鼻子快走。
养乌鸡这事儿没干出什么名堂,古七子又开始琢磨别的营生。有一天,外村的一个单身女子桂花突然生病了,卧床不起。找了好几个大夫来看,吃了药也不见好。古七子知道了这事儿,眼睛一转,竟自称能跳大神治病。他穿上一身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奇怪衣服,头上戴着个破帽子,手里拿着个铃铛,在桂花家门口就开始又唱又跳,嘴里念念有词,说是在驱赶附在桂花身上的邪气。
说来也怪,过了几天,桂花的病还真就慢慢好了。桂花对古七子感激不已,在那个思想还比较传统的年代,她觉得古七子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渐渐地,两人就走到了一起。不久之后,他们决定结婚。
结婚那天,古七子家里张灯结彩,虽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也布置得像模像样。酒桌上大家都热热闹闹的,纷纷说着祝福的话。古七子满脸通红,喝得醉醺醺的,心里别提多得意了,觉得自己终于过上了正常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结婚后的古七子还是改不了游手好闲的毛病。他不愿意出去找个正经工作,整天就知道和村里几个同样不务正业的人聚在一起打牌、喝酒。家里的活儿也不帮着干,挣的钱也都被他挥霍在吃喝玩乐上。桂花对他越来越失望,两人之间的争吵也越来越多。
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桂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决然地离开了古七子。古七子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一阵茫然,他似乎还是没弄明白,为什么这到手的幸福,就这么轻易地溜走了。但他也没有过多的反思,没过几天,又恢复了以前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继续在村里晃荡着,成了人们口中那个一事无成的古七子,只是偶尔有人提起他这段短暂的婚姻时,才会发出几声叹息。
古七子还记得那天,搬家的拖拉机扬起一路尘土,他和二姐就这么来到了万丰镇国兴村。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国兴村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土坯房错落有致,村口老榆树的枝叶在微风里轻轻晃着,可他心里却没一点踏实的感觉。
“以后就住这儿了,七子,别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二姐一边收拾着简单的家什,一边念叨。二姐脸上的皱纹里藏满了生活的沧桑,可看向古七子的时候,眼里还是透着股恨铁不成钢的关切。古七子“嗯”了一声,眼睛望着窗外,心思却不知道飘哪儿去了。
严景才,那个曾经被古七子叫做三姐夫的男人,已经不在了。他和三姐夫相处的画面,像老电影片段一样,在古七子脑海里断断续续地闪过。三姐夫是个勤劳的庄稼汉,又是个有本事的巫医帮兵,对古家家里人那是掏心掏肺的好。如今,三姐夫和三姐都走了,留下儿子没成年,这也是古七子和他二姐搬过来的原因,另外古朝阳的小女儿也嫁到这里,亲属成堆图热闹。
刚到国兴村的日子,古七子还是老样子。每天日上三竿才起炕,也不管他二姐在院子里忙里忙外,洗衣做饭、喂鸡喂鸭,他就像个局外人。有时候,他二姐实在忙不过来,喊他搭把手,他也是磨磨蹭蹭,嘴里还嘟囔着:“急啥,又不是啥天大的事儿。”
村里的人开始议论纷纷,“这古七子,咋就这么不懂事呢,白吃白住在姐姐家。”“就是,他二姐身体不好不容易,他也不帮衬帮衬。”这些话像风一样传到古七子耳朵里,可他就当没听见,依旧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