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豁达人生最精辟的十句话 > 第50章(第1页)

第50章(第1页)

战胜困难来自于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的决策,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ldo;发展经济,保障供给&rdo;的经济总方针。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阐明了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是&ldo;发展经济,保障供给&rdo;。

&ldo;发展经济,保障供给&rdo;的正确方针,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的生产运动取得巨大成绩。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王震率领的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把南泥湾变成了&ldo;陕北好江南&rdo;,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全旅吃、穿、用完全自给,并每年向政府交纳1万石公粮,创造了古今中外建军史上的奇迹。

薛廷臣心里想,目前西北的经济比较困难,要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要实现供销系统的生产大跃进,就必须仿效陕甘宁边区的那种做法,以&ldo;发展经济,保障供给。&rdo;作为城关供销社今后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ldo;发展经济,保障供给。&rdo;精神的指导下,他们将食品门市部的糕点加工组改为食品加工厂。不单纯加工糕点,还增加了粉面、粉条、豆腐等加工项目,以比较丰富的食品供应市场。

原来卖牛、羊肉的,是和食品在一个门市部。牛羊肉是随买随卖,卖完了就脱销不卖了。薛廷臣认为这样做不是办法,群众不方便,不符合大跃进的精神。于是,他便准备成立一个牛、羊养殖场,用自己饲养的牛羊来解决牛、羊肉的供应问题,并专门成立一个牛、羊肉门市部。

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必须请示县联社。县供销联社觉得城关的做法很好,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取到了县社的同意后,薛廷臣立即召开了全社职工大会,把具体想法讲给大家。为了论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他让全社职工在大会上对此进行专题讨论,让大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全体职工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很好,既解决了牛、羊肉的供应问题,也符合县供销联社提出的发展养殖业的精神。于是,城关社便从银行贷了几万块钱的款,买了七百多只羊、五十多头牛,在青林公社的三岔草原,成立了一个牧场。

为了确保牧场的经营顺利,薛廷臣在全社职工中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选择,任命了马福奎为牧场场长、马天良当会计,并选了四个放牧员。

牧场工作人员物色好之后,他便将人选报到县联社,经过县联社批准后当即任命。

牧场也买也卖,春天买进,经过夏天育肥以后再卖出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牧场发展很快,最多的时候曾达到两千多只羊,一百多头牛,基本保证了市场牛、羊肉的正常供应,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还给供销社增加了很大的一批经济收入。

为了发展全县的养猪事业,县供销联社派贺进祥、冯彦、孙炎恩和一个兽医到陕西陇县去买猪。并要城关社的副主任也去参加买猪。但联社没有考虑到马吉是回民,后来知道了,就决定让薛廷臣去。

薛廷臣自参加供销工作以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经济头脑越来越好。在陇县买猪的时候,他看见那里有养蜜蜂的人,因为蜂蜜供应非常短缺,他就想了解一下蜂蜜的生产情况。于是,他就抽空和养蜂人进行聊天,了解养蜂的方法和经济效益。经过了解以后,对养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决定办一个养蜂场,以解决蜂蜜供应短缺的问题。

这个想法确定以后,他立即和马吉进行了电话联系,他们两个商量好以后,在那里就买了三十多箱蜜蜂,并在当地雇了一个叫杨赢的会养蜂的人来负责养蜂,又从那个地方雇了两个工人。回去以后就办起了一个养蜂场。

猪买回来以后,薛廷臣要了五十头猪(给城关供销社买的),成立了一个养猪场。养猪场繁殖出来的仔猪,全部供应了农村发展养猪事业。育的肥猪,全部供应市场。

养蜂场办起以后,经过几天的观察,薛廷臣觉得杨赢这个人很不错,就决定让他来当养蜂场的场长。

养蜂场的性质,决定了养蜂场不会有固定场所。养蜂主要是在陕西和四川一带进行流动放养。他给杨赢规定,让他每个季度都要到城关供销社汇报工作和报一次账。这个杨赢很负责任,不但蜂养得非常好,而且账目清楚,收入明白,养蜂场发展很好。

城关公社在城关的龙曲沟大队修了一个水库,薛廷臣觉得这座水库是一个养鱼的好场地,便利用这个自然条件和水利资源,买了些鱼苗放进去,又办了一个养鱼场。派阎子高和王德顺去负责管理。

东门桥是西宁通往海北州、祁连县、门源县的交通要道,又是通往甘肃张掖的227国道,过往人员和汽车、马车等车辆较多,他觉得在那里搞个食堂和旅馆不错,既能方便旅客,又能发展经济,于是,他又在东门桥盖了几间房子,开了一个食堂和旅店。食堂和旅店办的是时候,也是地方,加之经营有方,很好的解决了过往行人和汽车司机的食宿问题,深受过往行人、司机和当地群众的欢迎。

为了促进工作的全面跃进,薛廷臣办了个简报形式的《报道》,马吉和穆均华都是初中文化程度,大家都写稿,由马吉编辑,穆均华刻印,每十天出一期。《报道》全面反映了城关供销社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表彰各部门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九五九年的第四季度,他们编写的一篇一九六零年工作计划,经县联社修改以后报到省供销联社,省供销联社又转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总社将这种做法通报全国供销合作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