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五脏(第5页)

第一节 五脏(第5页)

此外,肾精能生成血液。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而为血。故有“血液之源在于肾”之说。

(4)肾精与阴阳的关系肾中精气分为肾阴和肾阳两部分。因肾中的先天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故肾为五脏六腑之本,肾阴肾阳亦为脏腑阴阳之本。所以,肾阴又称为“元阴”或“真阴”,是肾精中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和濡润作用的部分,是一身阴液的根本;肾阳,又称为“元阳”或“真阳”,则是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温煦和推动作用的部分,是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

肾阴与肾阳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两者的平衡对人体全身阴阳的平衡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肾的阴阳失调,可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病理变化。肾阴虚,则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肾阳虚,则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五更泄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水肿等阳虚内寒的病态。并且因阴阳的互根性,在病变过程中,两者常互相影响,肾阴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累及肾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也必然累及肾阴,最终致阴阳俱虚。

2。主水液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故称肾为“水脏”。这一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气化”,指在气的作用下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水液的正常代谢过程,是经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肺的宣发肃降、肾的气化、膀胱的开阖,以三焦为通道,共同完成的。一方面,将水谷中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周身;另一方面,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这两方面均离不开肾的气化作用。在代谢过程中,各脏腑都是在肾的蒸腾气化作用下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

只有肾的气化功能正常,水液才能正常代谢。若肾主水功能失调,气化失职,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如关门不利,阖多开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发生障碍可引起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开多阖少,又可见小便清长,尿多、尿频或遗尿、尿失禁等症。

3。主纳气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使呼吸维持一定深度,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纳,容纳、摄纳的意思。正常的呼吸运动是肺、肾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依赖于肾气的摄纳作用,呼吸才能通畅、调匀。正所谓“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类证治裁·卷之二》)。

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减退,摄纳无权,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

(三)生理连属关系

1。在志为恐恐惧的情志活动与肾精关系密切。肾精充足,人体在接受外界相应刺激时,能产生相应的心理调节。若肾精不足,稍受刺激,则表现为恐惧不安,手足无措,或两腿无力而瘫软等。恐则气下,过度惊恐容易伤肾,亦可使肾气下泄,封藏失职,出现遗精、滑胎或二便失禁等肾气不固的病症。

2。在体合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1)在体合骨、生髓,通于脑指肾有主持髓质的生成、骨骼的生长及脑海的充盈之功能。

人体内的髓,为膏样物质,由先天之精所化生,靠后天之精所充养,有养脑、充骨、化血之功,为脑髓、脊髓和骨髓的合称。藏于骨腔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为脊髓,脊髓上聚于脑,称脑髓,故有“脑为髓之海”之说。因此骨的生长修复、脑的充盈健全和功能的发挥均有赖于髓的营养。因髓由肾精所化生,故肾中精气的盛衰与骨骼、脑的发育及功能有密切关系。

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髓海充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记忆力强;骨得所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肾精亏虚,髓化生无源,髓海空虚,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能低下、甚或痴呆,成人则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委靡、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若骨失所养,小儿则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囟门迟闭,成人则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老人则骨质松脆易折。

牙齿属骨延续在外的部分,被称为“骨之余”。所以牙齿也依赖肾中精气的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完整;若精髓亏虚,则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易松动脱落。

(2)其华在发指肾的精气充盛,可以显露在头发上。古有“发为血之余”之说,说明头发生长与血相关。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得以滋养,因此,头发的生长与脱落、荣润与枯槁、黑白交替等常随肾中精气的盛衰而变化。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3。开窍于耳及二阴开窍于耳,是指耳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这是因肾的经脉上行进入耳中,肾的精气也循经上荣于耳,以维持耳的听觉功能。只有肾精充足,耳得所养,才能使听觉灵敏。若肾精不足,耳失所养,则听力减退,或见耳鸣耳聋。

二阴,包括前阴和后阴。前阴是排尿、生殖器官;后阴,即肛门。大便、小便虽然分别由前、后阴的膀胱、大肠排出,中医认为仍需依靠肾的气化功能才能完成,生殖系统功能也由肾所主。若肾中精气不足,气化失常,致膀胱开阖失度常出现小便清长、尿频、遗尿、尿失禁、少尿、尿闭、尿余沥不尽等症;生殖系统则出现阳痿、遗精、早泄等病态;或因肾阴阳不足、肾气不固而表现为大便秘结或溏泻、久泄滑脱等。

4。在液为唾唾是唾液中质地较稠厚者。因其为肾精所化,故为肾之液。肾的阴精充足则唾液分泌正常,表现为口腔润泽,吞咽流利。肾精亏虚,则唾少咽干;肾虚水泛,则多唾清冷。反之,多唾或久唾,则耗损肾精。唾要常咽是养生之道。

附:命门

命门一词,始见于《内经》,谓“命门者,目也”(《灵枢·根结》)。自《难经》始,命门成了脏象学说的内容之一。

(一)形态部位

历来有有形无形之争。有形论者,亦有不少争论。具有代表性的归纳为以下几种。

1。右肾命门说:始自《难经》。“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难经·三十六难》)。认为肾有二枚,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之说。

2。两肾总号命门说:明·虞抟明确提出“两肾总号为命门”。认为两肾俱为命门,并非在肾之外另有一个命门。

3。两肾之间为命门说:明·赵献可为首倡。他根据《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认为“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官,其右旁即相火也,其左旁即天一之真水也”(《医贯》)。认为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

4。命门为肾间动气说:倡此说者首推明·孙一奎。他认为:“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以此而生,脏腑以继而生。若谓属水、属火、属脏、属腑,乃是有形之物,则外当有经络动脉而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医旨绪余》)。认为两肾中间虽为命门,但其间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一种原气发动之机,同时又认为命门并不是具有形质的脏器。

(二)生理功能

综合前人的论述,对命门功能的认识有如下几种。

1。为原气所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命门者,精神之所含,原气之所系也”(《难经·八难》)。

2。命门藏精系胞,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九难》)。说明命门是男子以贮藏精气、女子以联系子宫之处。

3。命门为水火之宅,包括肾阴、肾阳的功能:认为命门的功能包括了肾阴、肾阳两方面的作用。肾阴为命门之水,肾阳为名门之火。强调肾阴肾阳的重要性。

4。命门内寓真火,为全身阳气之本:“命门者,先天之火也”(《石室秘录》)。把命门的功能,称为命门真火,也就是肾阳,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能通行敷布周身,发挥温煦全身的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