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哥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打消了这个念头。
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发现几十件拍品中唯一可以考虑拍的是一个保温杯——我旧保温杯的盖子碎了,正好换个新的。
讨论完之后,我发现我好像把网友先生晾一边了。
嗯,不是故意的。
第118章“友谊”
——“倘若不是这样,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我瞟了一眼手机屏幕,这段文字已经躺在那里十来分钟了,我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没急着回答。而是重新调整了一下手枪的位置,熄灭手机,和助哥一起离开了候车室。
有武装侦探社作为官方认定的异能组织,调查员们都配有的特别证件,所以并不需要过安检就可以直接带枪上车。等到在位置上坐稳之后,我终于把手机摁亮,开始回复对方了。
——“抱歉,刚刚突然被朋友叫去讨论重要的事情了。”
——“重要的事情?”
我思考了一下,还是按照第一感觉实话实说了。
——“嗯,讨论买个新保温杯。”
对方没回话,想必心里多少有点无语。
正常现象,因为我的表述习惯似乎有问题的。这件事情我在学生时期就充分意识到了,可惜的是我对此做出的改变完全不得要领,自己也弄不明白该怎么表述才能让对方更加满意。最后我终于放弃了,不再对努力无法改变的部分做无用功,直接闭麦开摆。只要不说话就不会让别人感到不高兴了,那我干脆就不说了。但当时的我并没预料到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那就是世界上存在着另一些人,他们完全接受我说的每一个字,以此来证明我并不是人群中的异端。
既然我不是错误的,那自然可以接着按照我的习惯来。
网络沟通和现实沟通很不一样,现实中压抑的情绪在网络上可以得到放大,无数人选择在网络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也不例外,压力最大的那会儿,我玩掌机破了三个全国记录,在武侦工作之后我玩掌机的水平就大不如前了——或者说是提不起什么兴趣了,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压力转动力。
但游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和网友先生的关系才会变成这个样子。那个我不知出于何种心思发送过去的玫瑰,把我们的关系扭曲成了如今的样子。
——“你不是田村一郎,你不属于这里。”
不留痕迹的发来这条匿名邮件的人是毋庸置疑的敌人,是个人都会对其心生警惕。但我自始至终都不理解“为什么人会对大实话心生警惕”,在理解造成的隔阂之下,我无法对其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于是在那朵玫瑰之下,在后续的一系列心口不一的交流之下,我和对方的关系终于变成了一段极其怪异的、扭曲的“友谊”。
没错,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友谊”呢。
我知道对方的不怀好意,知道对方的别有所图。但他实在是太完美了,他把我们的交涉节奏控制的恰到好处,无论任何话、题深度如何,他都能发表一二意见。恰到好处的交流、恰到好处的矛盾、恰到好处的差分,他和我的说话模式完美的满足了我对“朋友”这个词语定下的所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