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睡不太好,他着实有些累了。
“你是来卖书的?都带了什么书?”跟蔡松山坐在一张桌上的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问道,又接二连三报出许多书名来:“有没有这些书?”
他报的书,蔡松山大多没听过,但想也知道,应该都是已经很久不曾再版的古籍。
这世间的文人,大多爱书,爱藏书,可惜有时候遇到不肖子孙,或者家里败落了,那些书便会被低价卖出……北京这边,这样的事情尤其多。
“我卖的不是古书,是上海那边运来的新书。”
“可有《英文短文》?”这人又问。
蔡松山有些惊讶,这人刚刚还想问他买古书,现在就要买《英文短文》了?
“这书我倒是没带来……它不是没有《求医》和《留学》卖得好吗?”蔡松山问。
“那是之前,这几天这书已经没处买了!”那戴眼镜的人道。
旁边的人也道:“确实!自从刘先生写了那篇《年过五旬学英文》的文章之后,这书便卖光了!”
蔡松山连忙问起来,这才知道,原来不久前,赫赫有名的刘仪成刘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他学英文的过程——刘老先生,他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英文!
当然了,刘老先生写这么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了阐述一个观点,那就是国人应该多学习,放眼看世界。
这文章写得极好,极打动人,而刘老先生表示,他能在短时间里学会英文,全靠了《英文短文》这书。
这相当于就是给《英文短文》打广告了!这文章在报纸上登出之后,这本一开始卖得并不好的书,突然就火了!
又因为它定价不贵,一本书只要一毛钱,竟是引来北京天津两地的人争相购买,凡是在学英文的,都会买上一本!
这书送来北边的本就不多,现在这么一折腾……大家顿时就没处买了。
“我运来的,倒不是《英文短文》,但里面有写了《英文短文》的作者楼玉宇做主编的杂志,这杂志在上海卖得极好……”
“楼玉宇做主编的杂志?”那戴眼镜的人立刻就道:“快拿来给我瞧瞧!”
第91章金怀来
蔡松山本就是来卖书的,现在有人要看他带来的东西,自是忙不迭地将之拿了出来。
他甚至多拿了一些出来——他取出十多本教育月刊,给在场的人一人发了一本。
对此时用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文章启蒙的读书人来说,教育月刊的内容幼稚到了极点。
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书不是给他们这些博览群书的人看的,这是给孩子看的。
“这杂志不错!”戴眼镜的年轻人有些惊喜:“我正在教我的夫人认字,可以让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