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接着一月,西军接连不断地告捷,辽人闻风丧胆。这样一来很快便能收兵回朝了。
一打起仗来,时日就过得飞快。
将士们满脸都是即将归家的喜悦。对于冯熙来说,在赵煦面前所下的戍边三年的承诺,才仅仅过了半年罢了。
周遭越是喜庆,思念便越盛,而心底得胜的欲望便越强。
他就是辽人口中至怕的&rdo;那个天生神将,又回来了&rdo;。
&ldo;报。圣上使者到了军部了。是个宦官。军部让您回去接旨。&rdo;
冯熙正与儒风及大将们讨论毅捷军下一步的突袭,外边看守大营的士兵前来通报,儒风一喜:&rdo;圣上是差人送军饷来了?&rdo;
冯熙却皱眉。一般若是有事,都是丞相李昂或者枢密院来人,赵煦不会直接以金牌下示。这让他冷不丁想起过去有十二道金牌引帅回朝、杀功臣于风波亭的旧事。
冯熙上了马快步到了军部,一进去看见金银线锦衣的一圈侍卫,当中太师椅上坐着个人,更是锦帽貂裘。仔细一看,笑道:&ldo;程内监。有失远迎。&rdo;
来得正是程子海。冯熙皱了皱眉,这皇帝跟前养尊处优的第一人千里迢迢来西军军部,定然是有大事。
见他前,程子海靠着椅背十分养尊处优,待他出现后,程子海面皮上对他露出他一贯对赵煦的谄媚神情。起来笑眯眯地说,&ldo;冯将军,别来无恙。&rdo;
&ldo;我已经叫军部准备了些粗茶淡饭,近日战事颇有些吃紧,恐怕要怠慢程内监了。&rdo;
&ldo;不妨不妨,&rdo;程子海往这营帐大厅里头看一看,土墙破壁,这周遭的桌椅板凳,也没用几把好木头,想也想到边关这艰苦条件,难不成他还能多呆么。
&ldo;咱是来传官家旨意的,传完咱还得回去复命,随意吃些东西垫垫肚子,下午即要启程。不过……冯将军说这排的战事吃紧,咱听了却有些许着急。&rdo;
&ldo;什么意思?&rdo;
&ldo;如今朝廷与辽廷开始议和了,云中之外的地界儿是辽人的,再打下去伤了两国友好,怕您吃不了兜着走。&rdo;
冯熙的眉头蹙得越发紧,&rdo;议和?枢密院尚未给我任何通报,前些时日圣上还因战事推进封赏,这议和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如何一概不知?&rdo;
程之海:&ldo;就是最近一月才开始的,我就是特地来宣旨的。&rdo;
先礼后兵,方才他将话委婉地说了,现在才是真的。&ldo;冯将军跪下接旨吧。&rdo;
一听见议和,众将已经怒了,都呼喝起来。
&ldo;现如今正是得胜之机,咱们很快就能将几十年前辽人侵占的地盘拿回来了。去岁朝廷要咱们发兵的时候,可没说有一天要议和啊!&rdo;
&ldo;就是!朝廷里头是什么小人作祟!&rdo;
&ldo;请李昂李丞相劝一劝陛下,咱们这不是前功尽弃了吗?&rdo;
程之海大声道:&ldo;肃静!李大人去岁就已经被贬至江南了,战事早有枢密副使荀子衣坐镇,诸位,这便是荀驸马与陛下计较的结果。都跪下听旨吧!&rdo;
冯熙不得已,率众将跪下,便听他将停战等待议和结果的圣旨宣读出来。
这最后有一句,任何情况都不得进攻,即便兵临城下,也必不能伤,以免&ldo;影响两国和气。&rdo;
程子海放下圣旨,&ldo;如有违令,格杀勿论!冯将军,如果有谁今后胆敢斩杀辽人一兵一卒,烦请就地砍头,以儆效尤。父母妻子,发配岭南。&rdo;
冯熙冷笑一声,&ldo;就算敌人欺到头上也不可动刀?&rdo;
&ldo;就是这个意思。否则议和还有什么意义呢。&rdo;
&ldo;这是非要议和么?&rdo;
&ldo;是非要议和。&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