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哈哈大笑,说道:“我不需要你肝脑涂地来报答。”
“发现并重用你的,是吴王。”
“看重你、委以重任的,也是吴王。”
“你应该报答的,不是我,而是吴王,明白了吗?”
杨士奇一边轻轻哭泣,一边说道:“是,臣牢记于心,纵使三生也难忘!”
“你确实不该忘记!”朱元璋看着他,笑道:“我能看出,你对炆儿还是忠心的。”
“不然的话,之前就不会跟你讲那么掏心窝子的话了。”
“你说得很对,这世上很多事情,哪里有什么……”
“许多事情一旦过去,就再也说不清楚了。”
“但你若执意要去查,总会有些问题显现,哪怕只是些微小的。”
“毕竟你不是神仙,怎可能事事都看得透彻?”
“只要有一点查不明白,那就是疑点。”
“这样的疑点虽然不算什么大事,却会在人的内心深深扎下根。”
“怎么形容来着?”
“对,疑心生暗鬼!”
“一个人一旦对另一个人产生怀疑,不管对方做什么,都会觉得不妥,总免不了起疑。”
“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
“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
“这就是多疑的表现。”
老朱说得随意自然,好像只是聊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可他说话时,一双锐利的眼睛始终紧紧盯着杨士奇的脸,观察他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我终究是皇帝啊!”
“一旦我对某个人起了疑心,那这个人离倒霉的日子也不远了!”
“这样,熥儿所面临的危险就能少一些。”
“你为了他如此费尽心思谋划,在皇上面前冒险做事,这份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杨士奇,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这一问,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一句平淡的话语,如同平地一声雷!
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老朱是什么样的人物?
这世间又有谁能真正瞒得过他?
曾几何时,也是在这宫中的后院,老朱和他的旧友们,那些一同打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朝廷重臣们,也曾有过这样轻松愉快的交谈。
他们谈论国家大事、家庭琐事、日常生活。
这些人包括朱升、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
每当气氛达到顶点时,老朱总是突然话锋一转,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些触及灵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