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匠人修整完三孙子成亲的院子,又给三儿子家修整屋子院墙,嘀咕道:“又没坏,修整啥呀,尽浪费银钱。”苏婉直接一句话就堵住了老爷子的嘴,“京城秦家来人呢,您老不怕京城人看您孙子笑话,咱就不修了。”老爷子背手,嘴喏嚅了几下,到底是没出声,心里却是腹诽:他还不是担心日后孙子外出做官,家里银钱不凑手窘迫么,真是不识好人心。苏婉还不知老爷子已经想到了日后,她抬手搭在额前遮住阳光,看院墙上新铺的琉璃瓦。经久日晒雨淋的青砖墙涂了石灰白料,洁白无瑕,衬得深褐色琉璃瓦很是显眼,崭新中又透出一丝古香古韵。可惜没手机,苏婉遗憾,若是有手机,分分钟拍他个百十张古装照。老爷子眼神也在琉璃瓦上流转,见过来这会儿没看见三儿子,问道:“你爹呢,咋又不见人?”“去果园了。”一提果园,老爷子就知晓三儿子干嘛去了。开春后,蒜苗长得快,肥水都要跟上,定是去盯着地里的蒜薹了。他抬头瞅瞅天色,忧愁道:“今年这蒜薹种恁多,咋卖哦?”就自家种,卖不出去也就算了,自家人吃也没啥。可鼓动的全村人都种了,要卖不出去??????老爷子觉得不敢想!苏婉很是无奈,这蒜薹也不知哪里招了老爷子的眼,三天两头念叨不好卖,到底他哪只眼睛看到不好卖了?“我爹有成算呢,您老可把心装肚子里吧!”听孙女语气不好,老爷子没好气道:“我还不是担心你爹,要是卖不出去,我看你爹的里正也当到头了。这话可真是,要换个小辈这样说,苏婉定以为是诅咒她爹呢,可看老爷子的神色,还有满院子忙碌的人,到底没怼人。“您老别愁了,实在不放心等晚上我爹回来问问。”老爷子没应声,背手在院子转看,这一看心跳更突突了。小儿子这不会过日子的,到底浪费了多少银钱啊?原本见门窗一新,他只以为是涂了新漆,今儿一细瞧,哪里是刷新漆,这门窗分明都是换了新的,花纹都变了。见老爷子弯腰盯着窗框细看,苏婉顿觉不好,凑上去热情解释:“这是祥云纹,象征吉祥如意,我哥院子的窗户是麒麟纹。”民间多有麒麟送子传说,老爷子面色缓和。见状,苏婉再接再厉,道:“书房门窗也换了,不过我觉得有些丑,一个瓶子里面插把不知道什么玩意的花纹,我爹说寓意官途顺畅,也不知是个什么意思。”老爷子一听就知道是“平生三级”纹,嫌弃道:“那是戟,寓意好,你爹有见识。”说着得踱步往后面去,一看就是要去亲眼瞧瞧。苏婉暗暗撇嘴,要不是为了哄您老高兴,我何至于装不懂啊!陪着老爷子将前后院转看了个遍,连老屋都没放过。老屋的炕盘了新的,但却矮一些,老爷子纳闷,“你爹找谁盘的,一看都没盘好呐!”“就要这样的,这屋子我娘以后冬日专门种菜用。”苏婉得意,这是她的主意。老爷子立马变脸,“菜窖那么大还不够存菜,这冬天种菜得费多少柴火。”说来还是心疼儿子,同时觉得儿媳不大体贴人。跟老爷子打交道这些年,苏婉岂能不知他所想,解释道:“我大哥成亲以后,肯定要跟京城秦府走礼,咱家能有啥好东西,到时候出钱出力送那烂大街的人瞧不上,还不如送些新鲜的,年底送年礼一车鲜菜,多稀罕啊!”老爷子嘟囔:“京城的人,吃啥菜没有,要你送!”苏婉不乐意,“别的菜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娘种的菜肯定是没有。”她娘种地种菜都是一把好手,这两年,年底各家走礼都有添鲜菜,连她师娘都说好呢!老爷子现在是知道这个孙女护短的很,虽心里不大认同,但嘴上没说。转看了看,见进度都好,不会耽搁三孙子成亲,准备回自家。苏婉开口留吃饭,“在这边吃,刚好我爹回来您老亲自问问蒜薹的事儿。”“你爹主意大得很,哪里需要我过问。”虽嘴上如此说,但老爷子还是留下来。为了保进度保质量,家里给匠人管三顿饭,而且顿顿都很实在。到了时辰,匠人来洗手吃饭,见老爷子作陪,既惊又喜。被读书人家看重的感觉,很是不一样。“士农工商”,他们这些匠户排在农户之后,虽说后面还有个商户,可商户都有钱,说起来实际上匠户倒是排在最末。匠人坐等开饭的间隙,奉承起老爷子,又是夸老爷子有福气,又是赞儿孙辈能干。他们外出做工,一般包两顿饭都是大户了,苏家直接三顿饭,还顿顿干饭,也没压工钱,私下都说苏长青办事敞亮。长子已经考中举人,说不得再过一个月就是进士老爷了,而且要不了两个月就要成亲,儿媳还是京城大户人家的小姐,张氏虽嘴上没说,但心里却是以读书人家自居。因此,说话行事较以往变了很多,尤其注重名声,就怕传出不好的话坏了儿子前程。就像这给匠人管饭,大家正常都是管一顿,大户人家也只是管两顿,而自家早中晚都管,若是工钱不压低,日后别家找匠人干活就不好说。但自家要是压工钱,这不是找骂么,开春活计本就少,传出去难免被人说抠门苛刻。因此,早早放话要赶工期,将上工时辰提前下工时辰延后,工钱照常。虽说明面上匠人上工早下工晚,但多出的一个时辰都用来吃饭了,匠人也没怨言。再说这一天三顿饭食,苏家给匠人管的早饭不叫早饭,叫暖身子的早茶,通常是稀粥或疙瘩汤。大清早来上工,虽说滴水成冰的冬日已过,可早春的时节依然不暖和,哈出的白气还能看见呢!因此,早早来喝一碗热汤水不为过。可是哪有稀粥、疙瘩汤单上的道理,因此,张氏就包子、菜饼、馒头夹菜换着花样来。早饭是汤汤水水,午饭顿顿干饭,面食换着花样做,隔三天蒸一回米饭,偶尔包一回大肉饺子,匠人也不会饿着肚子硬撑干活,效率很是有保证。晚饭就比较随意,两菜一热一凉,外加面片汤,主食是两个大馒头,不管匠人吃不吃,馒头都是定量发到人手里。其实面片汤就菜就能吃饱,匠人基本都是将馒头带回家。苏婉家的馒头虽不是纯白面,但掺的粗面少,里面还加了糖,吃着宣软又香甜,匠人带回去给自家孩子吃。因此,苏家三顿饭,没压工钱,但匠人不会出去乱说,只会赞苏家为人厚道。这不,今儿见老爷子作陪,拉着好一通奉承。老爷子见大盆面片汤只一层汤水,还煮了菠菜配着番茄酱,还有寸长的韭菜豆腐条,旁边一大碗油泼番椒面,暗道虽说是面片汤也不寒碜。他拿了一个馒头招呼道:“快吃,你们自己舀面片汤,这天眼看着黑了,回去还有些脚程呢!”一众匠人也不客气,还要帮老爷子盛,老爷子道:“你们吃,我自己来。”今晚的热菜是腊肉土豆片,炝锅时张氏放了好些没抽薹的嫩蒜苗,还专门泡了干番椒段,香味扑鼻,就是有些辣。老爷子尝了几筷子就转向凉菜。说是凉菜,也就荠菜焯熟后直接凉拌,上桌时还带着温热,配着粉丝,用热油泼了蒜末番椒末,微酸,吃着很是开胃。陪着匠人一桌,不知不觉老爷子吃撑了,起身送人出门刚踏进自家院门就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正收拾院子里农具的李氏笑道:“老三家做的啥饭?”“就一个炒洋芋,一个荠荠菜,荠荠菜调的好吃,多吃了几口。”老爷子背着手故作矜持,其实说话时还要注意吸气,晚饭一时不察吃得着实多了,衣服竟然有些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