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不是能做到,是必须要做到!&rdo;
董氏手上用力,低声道:&ldo;元景殿下既是晋王,那接下来就只有一条路能走,这条路上,陛下扶持他不行,娘娘扶持他也不行,需得他自己站得起来,那才叫行!&rdo;
&ldo;娘娘,&rdo;董氏不再叫她妙妙,而是改了称呼,缓缓道:&ldo;倘若陛下没有将晋王殿下封王,倘若封的不是晋王,那他还有后路可走,可既然做了,便不能回头了。&rdo;
&ldo;娘娘不要觉得,栽培一个孩子很容易,&rdo;董氏看着她,道:&ldo;养育一个孩子,并不仅仅是叫他长大,而是要叫他成才,那些累世公卿的门楣,人力物力不知几何,可那里头养废的孩子,难道还少吗?&rdo;
&ldo;慈母多败儿,老话总是有道理的,&rdo;董氏微微一笑,松了语气,道:&ldo;倒不是叫娘娘苛待晋王殿下,而是说,有些不该心软的时候,是不能心软的,娘娘明白吗?&rdo;
青漓被董氏说的神色一肃,认真的点点头,道:&ldo;阿娘宽心吧,我心中自有分寸。&rdo;
&ldo;再过几日,我便要归府,也不能在你身边陪着,&rdo;董氏看着女儿,难免生出几分不舍:&ldo;你忙着照顾小殿下,也别疏忽了自己,女人月子里是最重要的,若是落下病根,会苦一辈子的。&rdo;
&ldo;我明白的,&rdo;青漓轻声宽慰:&ldo;太医都有叮嘱,也有擅长医术的女官在,不会有问题的。&rdo;
女儿大了,心中也有章程,董氏莞尔一笑,不再多说,只瞧着躺在一侧的元景,道:&ldo;小殿下生的像陛下。&rdo;
&ldo;男孩子嘛,&rdo;青漓笑着答道:&ldo;还是像他父皇好些。&rdo;
董氏在宫中留的时日已久,等青漓即将出出月子的前几日,便告辞归府了。
青漓心中虽有不舍,却也不好挽留,只叫人备了与府中诸人的重礼,请董氏一并带回去了。
母亲一走,青漓便只留在寝殿里休养,一面陪着元景。
他出生快要一个月,小脸白嫩,眉目干净,睁眼的时候也多了,乌黑的眼珠看着她,许久才会眨一下。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青漓每日守着他,自然感觉不出什么来,有一日心血来潮去细看,才能分辨出他的确是长大了一点儿。
许是此前养的好了,青漓生产完的第二日便有奶水,也颇充沛,吩咐人抱了元景过去,自己喂的他。
母亲毕竟是母亲,元景同她相处了近十个月,自然也与她更亲近。
青漓喂了他几日,偷懒叫乳母喂时,就见他小小的眉头皱起,隐约不喜的样子。
她看的心疼,就再次接过来,自己去喂他了。
他吃饱了,也不像此前那么爱睡,有时候,还能眨着眼同她对视一会儿。
青漓算不得懒,却也算不得勤快,到了元景身上,却愿意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