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朕亦甚想你晋江文学城 > 第123章(第1页)

第123章(第1页)

阿六半低下头,轻轻咬了咬唇,半晌,又抬头问道:&ldo;这位钟阳公子,出身何家?&rdo;

&ldo;不管出身何家,&rdo;掌柜看着面前阿六微红的脸,有意点拨道:&ldo;‐‐他都不是寻常女子能够肖想的。&rdo;

皇帝将大婚的日子定在十一月十三日,今日却已是初二,掰着指头数,也只差十一日了。

青漓早早将婚仪典制研读透,礼制也演练过几回,却仍觉心慌难耐。

这是她一生最隆重的时刻,百官俱在,命妇列席,仪礼繁琐,规程肃穆,容不得出半分错,哪里会不紧张。

董氏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知晓女儿家出嫁前的忐忑与紧张,更不必说女儿嫁的是皇帝,婚仪之繁琐,仪典之隆重,远非自己成婚时可比。

为此,几日前董氏便搬到了青漓院子里去,陪着女儿度过在家的最后几日。

‐‐若嫁的寻常人家,还可时不时归宁探望,可嫁的是皇帝,层层规矩下来,多久能见一次还不定呢。

一家人刚刚用了晚饭,青漓同母亲一道回自己院子时,却见玉竹急匆匆入门来,面带喜气,向二人道:&ldo;夫人,姑娘,二公子回来了!&rdo;

&ldo;二哥回来了?&rdo;青漓初闻一惊,随即便喜道:&ldo;他人在哪儿呢?&rdo;

玉竹脸有些红,脸上的欢喜如何也压不住:&ldo;才刚刚回来,正在前头同国公爷与世子说话呢。&rdo;

&ldo;总算是回来了,不曾耽误妙妙的日子……一路赶回来,应该也是累了,赶在这个时辰,想来还不曾用饭,准备些送过去。&rdo;董氏听闻儿子回来自是松一口气,一面拉着青漓往魏国公那边去,一面向人吩咐备饭。

青漓许久不曾见这位兄长,也是挂念都厉害,也不需董氏催,便急匆匆往魏国公那里去了。

她上头有两位兄长,长兄平遥,次兄平远,皆是一时俊秀。

长兄生的像父亲多些,早早入了军营,走的也是军功路子,因着比弟妹大几岁的缘故,自幼便极为关照他们。

次兄则像董氏多一些,相貌更加出众,仪表清俊,风采斐然,性情之中,颇有魏晋遗风。

董太傅只得二女,并无儿息,老魏国公与他交情好,也曾经提议将次孙过继给董家,延续香火,只是被董太傅拒绝了。

人死灯灭,何必在意身后有几炷香。

若为了虚无缥缈的香火传承,将外孙过继到董家,等自己夫妻去了,岂不是只留外孙孤零零一人。

他身上流着魏家人的血,却带着董家人的姓氏,便是同嫡亲的兄弟也隔一层,一个人无可依靠,那才是真可怜呢。

董太傅开明,对这些不计较,反倒叫老魏国公更觉歉意,想着长孙是要继承家业从军的,次孙便要另辟蹊径,走文官路子,如此一来,便建议将次孙送到董太傅身边去教养,沾沾文气,有所熏陶。

金陵的布局使然,勋贵门楣多处于玄武街,魏国公府与董太傅府邸之间也不远,乘马车也只需一刻钟罢了,便是往来,也极方便。

这一回董太傅不曾反对,魏国公夫妇自然也不会有异议,是以自魏平远三岁之后,便是在魏国公府留三日,再往董太傅那边住三日,如此往复。

董太傅于士林声望赫赫,自非浪得虚名,魏平远跟在他身边多年,学识才干极为出类拔萃,加之相貌清奇俊美,名气更是颇盛。

同他容貌绝美的胞妹一道,被称为金陵双璧。

嗯,在脸这方面,青漓自认为能跟自己匹敌的,也只有这位兄长了。

‐‐越想越觉得,其实阿娘才是真人生赢家啊~

董氏带着女儿过去时,魏平远正同父亲与胞兄说着话,见她们过去,先向母亲见礼,这才看着青漓,感叹中隐含不舍:&ldo;‐‐走的时候还是小姑娘,回来的时候,居然要嫁人了。&rdo;

在外游历半载,魏平远似乎愈见沉稳,虽清瘦几分,却更见风骨卓然,他这话说的有些感伤,委实是触人情肠,青漓看看他,再看看一侧的大哥,也不知为何,忽然有些想掉眼泪:&ldo;‐‐本来还怕自己孤零零出嫁,好在……你们都回来了。&rdo;

&ldo;妙妙都是大姑娘了,怎么还爱哭,&rdo;魏平远伸手给她擦泪,语气微微无奈,却又温和:&ldo;你的终身大事要紧,无论如何是要赶回来的。&rdo;

他容貌同青漓相似的多些,只是一绝秀,一俊美,灯光晕黄,二人并立在一起,竟似两尊玉人般剔透无暇,令人不忍错目,不负双璧之称。

青漓被他说的有些羞,却听魏平远含笑的声音传过来:&ldo;本以为西凉战事胶着,届时大哥难以赶回来,会是我背你出嫁,还在为难那日如何才能少抢些风头的……&rdo;

&ldo;想得美,&rdo;青漓瞪他一眼:&ldo;我比你好看多了,才不输给你。&rdo;

魏平远双手环胸,笑微微看着她,颇见风流:&ldo;那可未必。&rdo;

他书念的多,嘴皮子也远比青漓溜,她不稀罕以己之短,克敌之长,只向一侧的魏平遥求助道:&ldo;大哥,你看他‐‐&rdo;

&ldo;好了,&rdo;弟妹之间,魏平遥肯定是偏心妹妹的,当即便道:&ldo;妙妙还小,平远你别欺负她。&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