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失败,对大明亦无损;若成功,却是惠及后世的大功。
在他看来,这些草原上的养羊部落不仅不可劫掠,还需加以保护。
让他们自愿依附大明,为大明牧羊。
若有人胆敢侵扰他们,大明甚至会派兵守护。
让他们享受安宁的生活,适应靠放牧也能过好日子的习惯。
而对于那些始终与大明为敌的人,例如马哈木和鞑靼,就要狠狠打击,摧毁这些部落的力量。
让已归顺大明的蒙古人彻底绝望。
想到这里,朱棣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该做的事。
看着北边漫天飞舞的大雪,深吸一口凉意的空气后说道:
“传令下去,自今日起,凡是追随我大明的部落,效力于我的部族,大明一律接纳。
如若愿意为大明放牧,大明军队可提供保护,开放交易市场,食盐、布匹、陶瓷、粮食等皆可交换。”
“陛下英明!”
朱棣话音刚落,群臣齐声附和。
尽管不清楚为何下此命令,但在他们心中,朱棣便是唯一的统帅,每道命令都需遵从。
在一旁负责后勤的官员见状,也不甘落后地随声附和。
毕竟别人喊了,自己不喊,万一被皇帝记住怎么办?
就在所有人都响应时,
忽然,一直被物资车队挡住的营门处传来一声凄厉的哀嚎:
“呜呼哀哉!臣孔缙冒死上奏圣明天子陛下,陛下北伐暴元,本是美谈,然而用人不当,朝中监国昏庸,亲近奸佞远离贤才,设立无用医馆,废弃儒家正统,挑起争端,损害贤者声誉,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动荡,大明危矣,此乃生死存亡之际,臣孔缙拼死求见,恳请圣明天子回朝惩恶扬善,平定天下,为陛下赢得威名,不负百姓期望。
臣孔缙虽死无憾!”
……
这声音悲切,犹如杜鹃啼血。
朱棣震惊!
众将亦是愕然。
众人脑海中同时浮现疑问:
这是谁的部下,竟如此大胆?
难道不知陛下刚颁布了军令?
即使有了食盐和手套,你此时跑出来说皇帝回朝?
这究竟是谁赋予了你这样的胆量?
朱棣先是一怔,甚至没留意那人讲了些什么,便随意地把手插在腰间,侧头对身旁的樊忠问道:
“他刚才说自己是谁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