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总部·a栋25层评审厅
下午三点,联合项目初审正式开始。
这是星玥资本入驻沈氏合作项目的第一场公开亮相,媒体未到场,但在场的每一双眼睛,都带着不加掩饰的关注与试探。
李雪菲身着黑色西装裤套装,头简单束起,笔记本、计划书、投影文件,一切准备得一丝不苟。
而坐在对侧主审席的苏翊凝,一袭深蓝礼服长裙,妆容精致,优雅如旧恋人回归,却藏着锋利的锋芒。
“项目整体规划,你来讲?”苏翊凝微微一笑,看着李雪菲。
“当然。”她不卑不亢。
评审会开始,灯光调暗,投影亮起。
李雪菲走到前台,翻开第一页ppt,清晰陈述:
“本次新能源联合储能基地项目,预计总投48亿,其中沈氏出资比例为55。我们提供土地资源、初期技术架构、原始数据与建设平台,星玥方带来中后期外资注入与上市资源导向。”
她翻页,节奏明快。
“沈氏不会是一个‘硬件托底者’。我们要做的,是掌握平台构建权和收益主动权。”
她指向数据图表:“所以我建议,我们设置‘反稀释性回购机制’,保证若未来估值偏低,沈氏可用定向转股手段维稳持股比例。”
现场一片低声议论。
苏翊凝勾唇一笑,语气似挑衅又似赞赏:“你这是,在谈风投赛局了?”
“资本,是要谈情,但更要讲规。”李雪菲目光平静,“我不会用情感谈判,我只用规则制衡。”
众人一怔。
她这句话,不只是对项目。
更像是在回应媒体口中的“沈氏太太”与“旧爱回归”之争。
苏翊凝笑容不减:“你很聪明。”
“但我更稳。”李雪菲说。
“那你知道,这样稳的人,往往走不快。”
“可我知道——走得稳的人,摔不疼。”
空气中一时间火药味十足,却又理性克制得近乎优雅。
项目评审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终,李雪菲以结构严密的资本分配模型与三重退出机制设计,成功拿下沈氏高层一致认同。
星玥方代表最终起立握手,给出评价:
“李小姐的方案设计,比我们原本的合伙草案更加系统,令人印象深刻。”
她轻轻一笑:“谢谢认同。我们希望合作,也希望清晰。”
评审结束,全场掌声响起。
她没有回头。
但她知道——
坐在后排的沈君泽,全程看着她,没有说一句话。
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视线转换、每一个数字转折,他都在听,都在看。
这一次,她不是站在他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