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僵局
苏美两国在核武器的破坏力上展开的相互赶超,或者至少说是竞争导致了核僵局,也就是《纽约时报》所说的&ldo;恐怖平衡&rdo;。这种僵局使对国际事务的干涉难以限制但又能起有限的制约作用。1956年11月,苏联粗暴镇压匈牙利叛乱者反对苏联控制的政府的行动,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就是这种例证。尽管联合国大会谴责了苏联的行径,然而西方各国的政府已经认识到,除了冒险发动一场可能引起核浩劫的全面战争外,他们便无所作为了。
另一方面,美国在1958年能够没冒太大的风险支持了友好的黎巴嫩和台湾政府抗击共产党的入侵。在这两次事件中,艾森豪威尔总统都事先从国会中取得了动用武装部队的权力。
当从叙利亚来的共产党分子在黎巴嫩煽动革命时,黎巴嫩总统夏蒙于7月14日呼吁美国给予军事援助以保证黎巴嫩即将到来的预期选举能合法地、有秩序地进行。两天之后,在航空母舰&ldo;埃塞克斯&rdo;号舰载机的掩护下,5000名美国陆战队士兵在贝鲁特附近的海滩登陆,并且和黎巴嫩军队一起恢复秩序。多亏了这次迅速而有决定性的实力显示,使得黎巴嫩的选举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不久,陆战队便撤离了黎巴嫩。
在世界的另一个地区,一种潜在的更大危险正在日益增长。8月23日,中共似乎在为入侵作准备,开始猛烈炮击金门岛,这个岛离大陆不远,但台湾对它提出了领土要求,并派了10万国民党部队守卫这个岛屿。根据海军作战部长伯克将军的命令,美国第7舰队开到了台湾附近海域,到9月下旬为止,台湾地区的实力得到了加强。共有150艘战舰,包括6艘航母。美国空军和陆战队驻菲律宾和日本的战斗机也到台湾机场活动,和美国海军的飞机共同护卫台湾,这样,就使国民党空军能够去对付金门岛附近的共产党的空中力量。美国海军提供给国民党战斗机的空对空热寻的&ldo;响尾蛇&rdo;导弹使其能在空战中对付共产党的米格飞机。美国海军还向蒋介石的弱小海军提供专门的训练,帮助它们在炮火封锁下经过岸滩向被围困的要塞遂行再补充的艰巨任务。进行补给时,还派出战斗舰艇在金门岛附近海域设置一道屏障。最后,战争的威胁减弱了,而金门岛和其他岛屿上的国民党部队却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不久,美国政府开始担心起家门口的局势来了。1959年,古巴的起义领导人菲德尔&iddot;卡斯特罗控制了政权。最初,华盛顿欢迎卡斯特罗,认为他是推翻残酷统治的理想取代者。但不久,美国就知道了,卡斯特罗在苏联的帮助和劝说下准备在美国的鼻子下建立一个共产党专政的政权。当古巴电台长篇大论地攻击美国时,卡斯特罗不动声色地没收了美国在古巴的10亿美元投资,并且下令美国驻哈瓦那的使馆人员大幅度裁减。美国中断了同古巴的外交关系,艾森豪威尔总统指示中央情报局训练反卡斯特罗的流亡者打回他们的家园。据此,中央情报局在危地马拉建立了一个1400人的秘密训练营地。艾森豪威尔总统把是否动用他们的决定权交给了下届总统肯尼迪。
有人劝告肯尼迪说,入侵古巴会煽起内乱,古巴人民会加入进攻的部队去打击他们痛恨的政府。肯尼迪听信了这些话,同意采取行动,但禁止使用美军去支持这一行动。总统采纳了这个馊主意。1961年4月17日的入侵并没引起内乱。颠覆部队在极为不利的猪湾登陆,陷入了埋伏,结果全部被歼。
猪湾的惨败使美国蒙受耻辱,却使卡斯特罗的政权更加稳固,进一步把古巴引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失败使赫鲁晓夫确信,肯尼迪没有动用美国军队说明他缺乏胆量。因此,赫鲁晓夫冒险在古巴建立能够发射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基地。中央情报局得知,与苏联有牵连的一些异常活动正在进行中,他们派遣了u-2型高空侦察机到古巴侦察。1962年10月14日,一架侦察机拍回了一个先进的导弹基地正在建设中的照片。
肯尼迪总统在权衡了各种方案之后,要求海军实行一种缓和的封锁‐‐他称之为&ldo;检疫&rdo;‐‐拦截驶向古巴的载有武器的舰船。总统简要地向国会议员们介绍了他的决定,并通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其他成员国的首脑。然后,总统在10月22日晚上通过电视向美国人民,也是间接地向俄国人说明苏联在干什么以及他将采取的行动。肯尼迪给了俄国人两天的时间做出反应,24日早晨,他命令海军继续实行&ldo;检疫&rdo;。他说&ldo;要用明文发送命令&rdo;,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既给美国军舰及其基地下达了命令,同时也通告了苏联人。
近200艘舰艇和各种驱逐舰以巡洋舰和航母为后盾迅速在&ldo;检疫线&rdo;上就位,在古巴以东500海里的水域形成了一条弧线。全世界似乎都在紧张地等待着可能导致核战争的最后较量。这天下午,在大西洋巡逻的美国飞机报告,苏联的运输船队已在美国战舰的&ldo;检疫线&rdo;以外停止前进或返航了。在白宫,国务卿迪安&iddot;腊斯克说:&ldo;我们面对面地彼此打量,我想,另一个家伙正在瞠目不知所措。&rdo;
赫鲁晓夫看清在投降和核大战两者之间他别无选择,就同意撤走导弹。从俄国人的失败中拔除了几根毒刺,肯尼迪保证不入侵古巴。无论如何,俄国人大丢脸面,赫鲁晓夫也名誉扫地。想到美国海军在古巴危机、黎巴嫩和金门事件以及朝鲜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苏联领导人开始信服,仅仅依靠潜艇作为海军的主力无法实现国家的目的。近期的事件为他们建立一支水面舰队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