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带领第一团有惊无陛的渡过黄河。接近了岸边,这里冰层变厚,可以承载很多重量。第一团立即散开,以连为单位,向岸边开始匍匐前进。
看看116师的装备,忽必烈就应该明白他根本不是对手。中华军的士兵是棉服和棉帽。戴着手套。全都带着防风眼睛。这样的风雪天气,不影响士兵的视线。
在蒙古军炮兵阵地的近距离,全团的士兵潜伏在地上。看着远处的蒙古军炮兵阵地,上面静悄悄的。木栅栏在外面把阵地圈了起来,里面鬼影都没有一个。卓文觉得奇怪,怎么会没有人,最低限度岗哨应该有一个吧,可是竟然连哨兵都看不到,这让卓文有些不敢轻易的行动,因为有可能中埋伏。
镇守这里的是蒙古军,是河南江北行省开封府管辖的一个县城,开封黄河以南被占领,封丘、延津、长垣都并入开州,治所在濮阳。这是开州镇抚使袁大龙指挥的蒙古军和汉军,达鲁花赤是蒙古人宝拉格。
当中华军向开封集中兵力的时候,这里的蒙古军是惊慌一片。中华军已经深入到蒙古军的心里,恐惧自然产生。河防部队是昼夜加强戒备,可是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黄河对面的中华军没有任何过河的迹象。当两三个月过去以后,蒙古军开始平静下来,也松懈下来。不再天天严阵以待。
当黄河开始结冰的时候,蒙古军彻底放心,这个时间中华军是不可能渡河作战的。黄河两岸浅水区已经结冰。这样的河面是不能行船的。再说中华军没有调来任何船只,用什么渡河。
开州镇抚使袁大龙认为,就算是中华军的舰船开到,这面做准备也赶趟。可是天气一天天变冷,距离黄河封冻时间不长了。黄河一封冻,河面就会过来人。那个时候就说不准中华军会不会过河进攻。可是那也得需要时间,今天气温下降,这几天就会封河。袁大龙提醒达鲁花赤宝拉格要集中骑兵,准备作战,防止中华军在黄河封冻以后过河攻击。
最少宝拉格现在认为不会,黄河封冻到能行走人,是需要时间的。再说这样的天气,士兵怎么进攻?在河面没有完全封住的时候渡河,那就是找死。回回炮的石弹砸在河面上就会把冰面砸碎,恐怕比石弹本身的攻击还要厉害,中华军不会傻到这个时候渡河作战,怎么也要等黄河完全封住。
宝拉格和袁大龙都知道,在坚硬的冰面上,投石机和回回炮发出的石弹威力更大,往往会在冰面上形成跳弹。会冲出很远,对步兵来说那就是噩梦。会比中华军的开花弹威力还大。就是有这些把握,才会放心大胆的坚守这里。开州镇抚使指挥的兵力有两万人。主要是这些炮兵。
就是上面的人松懈,下面的人就更加偷懒。整个炮兵阵地里面没有留下士兵,只有巡逻队和岗哨,可是这样的大风雪天,寒待异常。当官的都跑回帐篷里暖和去了,高级些的将领干脆跑到曹岗镇的房间里,那里可是有热炕的。
没人监督的阵地里面,巡逻队在后半夜的时候,也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暖和一下,岗哨也在一个土岗后面避风。这样的结果就是卓文看到一个空空如野的蒙古军炮兵阵地。越是这样的情况,卓文越是不敢乱动,派出侦查兵,潜进阵地了解情况。
当侦察兵回来报告情况的时候,卓文真的不敢相信。手一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第一团的四个营分成了十六个连。迅速的逼近了蒙古军大营。弄开栅栏后进入了无人设防的蒙古军炮兵阵地。手榴弹和炸药包把阵地上的回回炮和投石机全部捆好。卓文带领第一团的士兵,越过曹岗的阵地,全团包围了曹岗镇外面的蒙古军炮兵营。王卓文还没等下令,远处原阳方向传来了爆炸声。虽然距离很远,但是在这样寒冷寂静的夜晚,爆炸声还是听得挺清晰的。那是第二团的进攻方向。看来朱照团长抢先一步发动了进攻。卓文立即发出了行动的信号。
火光闪动,爆炸声连成一片,这是手榴弹和炸药包的爆炸,在爆炸声中,蒙古军的回回炮和投石机都被炸碎,飞上天空。蒙古军的这些器械都是木质的,怎么能抗这样的爆炸,全部变成了木屑和碎片。
在炮兵阵地爆炸开始的时候,卓文下令向蒙古军的兵营进攻。爆炸声这样近的距离,兵营里的蒙古军全部被惊醒,当时蒙头转向,并没有判断出发生了什么事。等到他们发现火光冲天的炮兵阵地时候,军营也遭到进攻。
驻守在岸边的只有三干部队,袁大龙有两万兵力,一万驻守在开州城里。另外一万分守在河岸边的炮兵阵地上。面对两千兵力的第一团,惊慌失措的蒙古汉军那是对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官的都不在,只有低级军官。兵营里的士兵在钢弩和手榴弹的打击下,迅速崩溃,向曹岗镇方向逃跑。可是他们就是逃跑也没有中华军快。被追上的聪明的跪倒投降,傻瓜就是被打死。
第一团迅速占领曹岗镇,留下一部分士兵看守俘虏,其他的士兵马不停蹄的向封丘杀去。这里距离封丘并不远。在天色微亮点时候。卓文的第一团攻占了封丘。
这样容易是因为封丘没有兵力。袁大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把一万兵力驻守在开州,认为江岸有军队,最不济也会报信吧?可是他的士兵真的最不济了。信息并没有报到开州。被一路快速冲杀的中华军占领了封丘。当天色大亮的时候。卓文接到师长的命令。立即转入防御。掩护大部队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