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华军也没有为难他们,只要不顽抗,也就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与平时没什么区别,跟对待友军一样。朱贵指挥第三军进攻罗江里,林可指挥第二军进攻西充县,钱本初指挥第四军进攻绵竹,这三个地方,分别是罗江125师、绵竹126师、西充是127师,这三个师顽强抗击,战斗还是很激烈的,双方的炮火都不弱。卢沙武不掌握徽州玫瑰山庄的火药技术,但他知道徽州的火药不是原来大宋的配方,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把火药威力提高了十几倍,仿造弩箭炮和弹射炮比蒙古强多了,这样商洛军的炮火也很厉害,双方战术差不多,部队训练也一样,这三个县城的城墙都不算高大,如果不是商洛军指挥官的水平一般,恐怕早就攻陷了,守城的中华军表现也并不突出,这让进攻的三个军长信心十足。
战斗一天时间,第三军朱贵没能攻下罗江,有些生气,朱贵一直觉得自己了不起,原来是一个下人,跟着小姐出来,如今已是统兵三万的大将,为了不落下,不给小姐丢脸,朱贵刻苦学习,成绩当然是不错,也有了一定的水平,当他到达一定位置的时候,修养不足的缺点暴露出来,开始变得骄傲,有朱瑶撑腰,开始不把其他三个军长放在眼里。
朱贵认为,如果没有他们家小姐,卢沙武都什么也不是。对于小姐处处把卢沙武抬在前面,十分不满,这次进攻四川,朱瑶知道其他三个军长还是听卢沙武的,再说他们是中华军出来的人,也不放心,用朱贵打头阵。朱贵决心好好表现,将来领导更多的军队,压过其他三个军长。一路中狂打猛冲,蒙古军不是对手,顺利占领了罗江县,但是他没想到中华军敢动手,方琼一怒之下炮轰罗江,朱贵的一个团伤亡过半,被击溃退出罗江,坚守绵阳。
中华军再没有进攻,他派出一个师的兵力遵照朱瑶的指示,争夺周围的地方,冯彪一再后退,让朱贵更加胆大,这一次组织两个师进攻德阳,认为非常把握。因为德阳只有一个125师,八千人不到,而自己两个师两万人,不行把四面的第三师收回来,集中三个师三个万人,还攻不下德阳,那不奇怪了?
一天的进攻,没有成功,不过城里的守卫也不怎么强,相信明天一定会成功。他已经下令派人通知,在外面的第三师归建,不行四面强攻。朱贵也有小心眼,其他两个军也在进攻,如果自己伤亡大了,也没有功劳可讲。所以他没有四面进攻,而是两面进攻,希望中华军不敌时退走,他最先占领德阳,抢占第一功劳,是不是消灭中华军在其次。
一天的进攻,两个师的官兵虽然伤亡不是很大,但是很疲劳,大营里一片静悄悄的,巡逻兵不时的来回走动,岗哨也打起精神,都是样训练的部队,当然知道中华军的战术特点,夜晚偷袭是中华军的拿手好戏,商洛军也知道这些,所以明岗暗哨,防备森严,对于朱贵来说,更是小心,驻守罗阳的125师师长古天亮,是卢沙武原来北进独立团的营长,这时已然是中华军准将师长,是中华军不多的将级军官。
中华军授衔极为严格,军中能成为准将的不多,大部分师长是上校,古天亮能成为准将,军事指挥能力可见不低。朱贵跟随朱瑶、卢沙武时间长,得到亲自传授,初期也很刻苦,所以掌握的也多。古天亮当初能进入北进独立团,随卢沙武过江,当然有能力,他不能不小心。
所以,在一出罗江县城外围,就布下了岗哨和暗探,也有烟火信号,只要罗江的125师出来,朱贵就能知道。一直防备到午夜以后,罗江方面没有信号发出,朱贵认为应该没问题了,这才放心睡去。
当第一发炮弹落进朱贵大营,他被惊醒的时候,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暗哨没有发出警报?难道全部被拔除?这不可能。中华军特战队,不见得比商洛军高明多少。当他弄明白攻击来自哪里的时候,彻底发蒙了。因为进攻竟然来自后面,这怎么可能?哪来的中华军?
朱贵的军事能力先不说,战场的排兵布阵是小道,战略布局才是大道。
不管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都会把眼光放在长远战略上,在一个阶段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对于个一团营级的军官,注重的是战术层面的东西,在战斗中掌握进攻、防御的战术要点。而对于连排级的军官,他们注重的是战术技能和发挥,听令而行,把自己手下掌握的作战技能发挥出来,达到作战目的。
对于师、军级军官,是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着眼于战役层面的安排,要从战役全局考虑,每一个行动都是有目的的,不是随着下面的走,而是随着上层的战略布局出发,有统帅全军,进行大战役的布控能力。
冯彪是西路军总指挥,辖三个军协同作战,已经不单纯是战役的布局,全局着眼点是战略高度。朱贵只是一个军长,朱瑶才是冯彪的对手。
在全局能力上,卢沙武显然不如冯彪,冯彪布局开始的时候,对象设定是朱瑶,而不是卢沙武,而朱瑶的设定目标是蓝玫瑰,这样怎么可能成功?蓝玫瑰控制可是三个集团军,放眼天下,朱瑶在实力上就已经输了。她应该把目标锁定在冯彪身上,而卢沙武应该把目标定在第九军李江身上,这一推算下来,朱贵应该是对罗江县的125师古天亮,但他却面对整个第九军。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战役层面都没有准确目标,怎么可能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