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谋士是什么意思 > 第52章 计擒韩信(第1页)

第52章 计擒韩信(第1页)

回到未央宫,刘邦那紧绷的神经仿佛还未完全松弛下来,他的脚步匆匆,一路行至御书房中,轻轻坐下后,还是忍不住对着身旁的张良缓缓讲起了在白登山被围的惊险一幕。

刘邦的神情中透露出一丝还未完全消散的惊恐,他的目光在室内的摆件上一一扫过,仿佛那上面还残留着当时危险的影子。一想到匈奴骑兵的强大,刘邦的身体不禁微微一震,说话的声音也不自觉地低沉了几分,带着明显的心有余悸:“我原本以为蕃戎之属,当是不堪一击的。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那些北方游牧民族,虽时常侵扰边境,但我朝国力强盛,将士英勇,自认为凭借我大汉的铁骑和步兵,定能轻易击退他们。然而,谁能想到,实际情况却如此不堪啊!”

刘邦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他微微皱眉,仿佛又看到了那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场景,声音也变得低沉而有力:“匈奴的精骑,足足有数十万之多啊!当我远远看到那如乌云般铺天盖地向我们压来的骑兵队伍时,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他们飙疾如风,那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马蹄声如同雷鸣般轰鸣,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震裂开来。他们离散啸聚,行军迅速且灵活,转瞬即至眼前!”

说到这里,刘邦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比划着,仿佛在回忆那紧张的一刻:“我们的大汉步兵,在面对他们时,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步兵的行动,显然太过迟缓了!我们只能被动地结阵防御,像被巨石压住的巨兽,无法施展手脚。那种无力感,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在那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我们只剩下等待命运的安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骑兵在我们周围盘旋,寻找着进攻的机会,仿佛我们早已陷入了他们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毫不夸张地说,视其战力,恐怕项羽在世,也甚难一敌!”

张良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他深知那场战斗的凶险。半晌,他缓缓开口应道:“是啊!就如陛下一所言,匈奴骑兵的速度和机动性实在太过惊人。在这样的战场上,步兵完全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只能凭借地势险要之处,严阵以待,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勉强抵挡敌人的进攻。这也正是为何赵与秦为了防御匈奴,只能选择筑起那万里长城,守住房屋关隘的要地。毕竟,唯有凭借这坚固的防线,才能在匈奴的强大攻势下,保存一线生机啊。”

刘邦听完张良的话,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坐回椅子上,他的目光投向远方的天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远的未来。他忧心忡忡地说道:“看来,要守住北面,还得缓图之了!匈奴的实力太过强大,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寻找一个更为稳妥、长远的策略,才能抵御这外部的威胁啊!”

说到这里,刘邦的脸上突然闪过一丝愤怒之色,他又想起了韩王信。特别是韩王信老是带着匈奴人来攻城掠地的种种恶行,让他气得牙痒痒的,拳头也紧紧地攥在了一起。

刘邦的嗓音变得高亢而愤怒,他愤恨地说道:“韩信那个龟孙子,打不过匈奴,被我责备了两句,居然就投降了。哼,投降保个命本也无可厚非,可他居然还帮着匈奴人来攻城略地的。这个吃里扒外的贼胚!枉自老子一直对他这么好,最先就封了他为王!他不就心心念念着他那韩国嘛,我又不是没给他封地!我封他去为联抵挡下匈奴人,那本就是托付给他重任,指望他能为大汉守好一边。可他倒好,反而怨恨起联来了,还背叛我,投靠匈奴。这还真是个人面兽心的东西,真是个养不熟的白眼儿狼!”

转过身来,刘邦又看着张良,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与疑惑,问道:“子房,你说,若是他们两个韩信,一南一北地发难,那时候,我大汉岂不危矣?”

一不小心,刘邦就又把南方做着楚王那兵仙韩信也给捎带上了。此时,室内的气氛似乎变得凝重起来,刘邦的这一番话,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隐隐似乎预示着兵仙韩信未来命运的走向,被刘邦这么样话里一捎带,兵仙韩信的结局仿佛已经被注定。

张良作为刘邦麾下的重要谋士,虽身在汉营,却时常关注着各路局势的动态。对于韩信这位军事奇才,张良内心有着一番复杂的考量。

张良十分赏识韩信卓越非凡的带兵能力。在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场上,韩信犹如一颗璀璨的将星,凭借其奇谋妙策和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率军一路披荆斩棘,屡建奇功。他那奇妙的排兵布阵,总能在看似绝境之处寻得生机,让敌人防不胜防。韩信的功绩,无疑为刘邦的汉军势力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良对此也是深感认同。

然而,当韩信自请为假齐王的消息传来时,张良原本平静的心湖却泛起了微微的波澜。在那个关键时刻,局势本就微妙,刘邦正处于与项羽激烈争雄的白热化阶段,各方势力的平衡需要精心维护。而韩信此举,无疑像是在这原本就紧绷的局势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水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良心里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他深知,韩信的自请之举,很可能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虽然张良并不十分怀疑韩信对刘邦的忠诚。在过往的诸多战役中,韩信始终与刘邦的大军并肩作战,冲锋陷阵,其作战风格和决策,都体现出了对刘邦的坚定追随。但韩信这种想要自立为王的势头,却让张良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忠诚度。毕竟,在这乱世之中,权力与野心往往如影随形,谁也无法确保韩信日后不会因王位之欲而产生动摇。这种潜在的危机,使得韩信在他心中的忠诚度大打折扣。

时光荏苒,直至韩信被封为楚王,张良每每思及此事,便仿佛看到了韩信命运的无常。他深知,在这权力的旋涡中,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韩信虽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权力的诱惑往往是难以抵御的。张良隐隐感觉到,韩信的末日或许已渐行渐近。迟早刘邦必会对他开刀,毕竟,在这片充满野心与算计的土地上,权力的游戏只有一条铁律——强者生存。

张良心中暗自叹息,命运的车轮似乎总是飞速前行,连让人思考的时间都吝啬给予。哪晓得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韩信那楚王王位,他那炽热的权力野心支撑着他坐上去,可这位置还犹如热锅上的铁板,屁股都还没坐热,恐怕就得丧失殆尽啰!

不过,张良还是凭借着他那过人的智慧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力,特意在刘邦面前为韩信说了句好话:“韩王信投靠匈奴,那行为是昭然若揭,想借匈奴之兵打回韩国,这般心思可谓再明显不过了。但楚王他本是淮阴人,如今安居楚地,其根基尚在汉地。楚地广袤,百姓对汉室的向心力依然存在,百姓的支撑是王位的根基啊。从这点来看,楚王想要向北略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趁朝中局势稍乱,他有心起势,这种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毕竟当初大家都齐心围攻项羽之时,他也还是与我们一同作战的!他并非是那种会在关键时刻作壁上观之人嘛!”

刘邦却不服气地说道:“他还没有作壁上观?哼,若不是我催得紧,不把封地给他确定,他还真能迟迟不出兵呢!眼睁睁看着我在战场上被项羽又狠狠打败!说不定他心怀鬼胎,与彭越那家伙是同流合污,怕我被项羽彻底击垮,他们即便有能力也难以抵挡得住项羽势如破竹的攻势,所以都按兵不动,想让我这局面再乱几分呢!”

照刘邦如此说也有几分道理,毕竟战争局势错综复杂,人心难测。故而,张良对此也没再说什么了,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刘邦难得见到张良如此缄口不语,心中更是焦虑万分,他眉头紧锁,缓缓说道:“我知道韩信的确功不可没,他的才能在诸多战役中展露无遗,为我汉军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如今形势如此严峻,也不得不防范于未然啊!这天下局势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万一弄到那种韩信拥兵自重、起兵反叛的局势,可就真的不好收拾了,恐怕会对汉军这来之不易的局面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张良听到刘邦这番话,心中暗自思忖,还不是你急于封王,随意给将领分封,才弄得如今这般尾大不掉的局面!但这番话他自然不好如此直白地对刘邦说。毕竟,君前言辞须得谨慎。于是,他微微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说道:“的确是该解决掉这一问题!只是此事需谨慎谋划,稍有差池,便可能酿成大祸。”

刘邦见张良总算同意了他的看法,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说道:“只是韩信这小子不大好收拾啊!他如今手握重兵,威望极高,又深得楚地人心,硬来肯定是不行的。若是以武力强夺,恐怕不仅难以得逞,还可能引发一场内乱,让这大汉的根基都摇摇欲坠!”

张良补充道:“而且,要削其封地,也得有个十足的理由才行啊!若是毫无由头地行动,恐怕难以服众,也不利于日后的局势发展。这理由得天衣无缝,让各方势力都难以反驳才行。”

刘邦微微眯起双眼,思索片刻后,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说道:“理由倒好找!据悉,季布和钟离昧都逃回楚国去了。我就不信他们不去找韩信!这二人皆是当世之豪杰,且与韩信交情匪浅。他们前去劝说,韩信难免会动心。到那时,我便有了充足的理由治他!”

张良站在宫中,目光深邃,心中思忖着自己的担忧。他的心里着实是如此这般想着:毕竟在关乎天下局势、君臣权衡的事情上,来不得任何的一丝暧昧。若是不明确立场,稍有不慎,就可能在这权力的漩涡中迷失方向,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