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谋无谋 > 第108章 玄武门之变一(第1页)

第108章 玄武门之变一(第1页)

在波澜壮阔的大唐风云中,李建成终于成功剿灭了刘黑闼,这场胜利,犹如平地惊雷,震撼了朝野上下,也让李建成的威望如日中天。刘黑闼的叛乱,一度使得河北地区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而李建成此番出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刘黑闼的势力彻底绞杀,使得河北大地重归安宁。

得胜之后的李建成,深知稳定局势、安抚民心至关重要。他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趁势展开了对河北军民的安抚工作。他亲自率领官员深入河北各地,挨家挨户地走访慰问,倾听百姓的心声,安抚他们历经战乱后惊恐不安的心灵。他颁布了一系列的减租免税政策,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能够得以休养生息。在李建成的不懈努力下,河北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一位贤明的太子。

在收拾刘黑闼残部的过程中,李建成所率大军将刘黑闼的余部一一收服。这些原本与唐军为敌的士兵,此时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李建成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下令将所得刘黑闼余部,尽数编入齐王李元吉军中。这一举措,表面上是为了给李元吉扩充兵力,增强其军事实力,可实际上,李建成心中另有一番深意。

原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乃同胞兄弟,且平日里关系颇为密切。李建成深知自己虽然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要彻底扳倒秦王李世民,单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做到。他审时度势,认为拉拢李元吉,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盟,共同对抗李世民,方有一线胜算。

因此,李建成开始趁机和李元吉紧密接触,悉心拉拢。他对李元吉说道:“三弟,如今局势已定,我们兄弟二人应当携手共进,共同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出力。现如今,二弟统领的军队势力渐长,我心中颇为欣慰,也颇有几分担忧。二弟兵雄将广,实力不凡,若能与我等相互扶持,必能让我们的势力更加雄厚。我们一同排挤那秦王李世民,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在这朝堂之上站稳脚跟,共同为大唐的繁荣昌盛,为父皇解忧,为苍生谋福。日后,我等还可共同策划,让二弟成为真正的主宰这天下之人,我将全力支持二弟,助你看齐那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共掌天下大权!”

李元吉听了李建成的这番话,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深知二哥李世民兵强马壮,麾下能征善战之士众多,且李世民战功赫赫,威望极高。自己在以往的诸多战役中,往往表现平平,与李世民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他也常常为此感到忧虑,害怕自己在这波云诡谲的朝堂之上,永无出头之日。如今听闻大哥如此一番肺腑之言,李元吉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觉得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然降临。

在他的想象中,李建成顺利继承皇位,本就是水到渠成、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皇位之上的辉煌未来——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掌管天下兵权,威风凛凛,何等威风!于是,李元吉对李建成从此言听计从,忠心耿耿,一心只想为大哥效力,助力大哥完成大业。

而这边的李渊,见如今天下大定,历经多年的战乱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太平盛世,心中的疲惫之情也渐渐被松弛所取代。长久以来,为这江山社稷的稳固,李渊日夜操劳,身心俱疲。如今,他终于可以暂且放下那些繁杂的政务,开始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闲时光。于是,他的生活逐渐变得奢华起来,宫中增添了众多宠妃。一时间,后宫之中,佳丽如云,香风迷人的气氛弥漫开来。

这些新宠的嫔妃们,为了能够在这复杂的后宫之中站稳脚跟,纷纷争相交结各位年长的皇子。她们深知,皇子的势力在这朝堂之上举足轻重,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庇佑,自己的地位才能更加稳固。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时机。为了争取更多后宫的支持,以达到排挤秦王李世民的目的,他们二人更是不遗余力地曲意奉迎各位妃嫔。

李建成和李元吉每日穿梭于各大宫殿之间,对各位妃嫔百般讨好。他们阿谀奉承,说尽了好听的话,只盼能让妃嫔们开心。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送上无数奇珍异宝,贿赂、馈赠之风盛行。他们所送的宝物,无不是世间罕见、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以此来满足妃嫔们的虚荣之心。

他们还花费重金,精心筹备各种奢华的宴会与活动,邀请妃嫔们一同赏乐舞、享美食,尽情享受这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这一切的背后,都隐藏着他们对权力的渴望,希望通过这些手段,获得妃嫔们的欢心,进而通过她们向李渊进谗言诋毁李世民。

与此同时,那太子东宫以及各王公、妃主之家,后宫妃嫔的亲属们,凭借着与皇室的亲属关系,在长安城中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几乎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他们随意抢占民田,强拆民房,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管部门面对这些恶行,却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轻易追究。在这权势与威严的阴影下,这些违法乱纪之人愈发猖狂,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秦王李世民,性格刚正不阿,平日里一心扑在政务和军事之上,对于这后宫之中的复杂关系,并不曾过多关注。他心中所牵挂的,始终是大唐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的疾苦。

由于李世民从不曾主动去讨好诸位妃嫔,这让那些原本就嫉妒他威望的妃嫔们心中十分积怨。在她们眼中,李世民的存在,仿佛是她们实现权力梦想的一块绊脚石。于是,她们便开始联合起来,争相在李渊面前称赞李建成、李元吉,说他们仁爱宽厚、能力超群,是治国安邦的绝佳人选,而李世民则是嚣张跋扈、专横无礼,处处与人为敌,实在是不适合担当大任。

李世民平定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之后,天下初定,人心思安。此时,李渊下旨,让贵妃等几人前往洛阳挑选隋朝宫女和收取仓库里的珍宝。这隋朝仓库,本就是历经多年积累下来的富宝之地,各类奇珍异宝、绫罗绸缎堆积如山。而那隋朝宫女,更是姿色各异,才情出众。

贵妃等人在挑选过程中,心思却悄然发生了转变。她们不仅尽情挑选着宝物,还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李世民。

私底下,她们多次向李世民索要宝物,还为其亲戚求官。李世民听到这些请求后,心中十分不悦。他深知这些宝物皆是大唐的公物,官位应当授予贤德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不能因为这些亲戚的私情而随意授予。于是,李世民坦然回答道:“宝物都已经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官位应当授予贤德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这些宝物本不属于私人之物,不可随意馈赠;而官位,关乎国家社稷,必须遵循公正原则。我不能为了私情而违背原则。”就这样,他坚决没有答应她们的任何要求。

此事很快便传回了宫中,妃嫔们得知后,心中对李世民更是怨恨不已。她们私下里互相抱怨,纷纷诋毁李世民,认为他太过不近人情,不把皇家的颜面放在眼里,不懂得迎合她们,心中对李世民的敌意愈发深重。

李世民因淮安王李神通有功劳,出于对其战功的肯定与嘉奖,赏赐给他几十顷田地。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对李神通的公正表彰。

然而,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却打起了小算盘。她想着自己的父亲家中正愁没有合适的土地,如今这李神通赏赐而来,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张婕妤便向李渊撒娇道:“父皇,女儿近日听闻淮安王李神通因战功卓着,获赐了几十顷田地。父皇,女儿家中如今也十分需要土地呀,父亲能否将这田地赐予父亲呢?”

李渊听后,在感情因素的驱使下,并未考虑到诸多利弊,便将属于李神通的土地赐给了张婕妤的父亲。这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却在不经意间引起了李神通与张婕妤父女之间的矛盾。

李神通,作为秦王的忠实追随者,一直尊崇秦王李世民的赏赐命令在前。他始终坚守着对李世民的忠诚,认为君臣之礼不可废。在他看来,秦王的赏赐是对自己战功的认可,关乎着军中士气与威严,必须严格执行。因此,即便面对来自宫中的压力,他也坚定地没有将土地让出。

张婕妤自然不甘心,自己向父亲讨了许久都未能成功。见此情形,她便心生怨恨,于是向李渊告状,添油加醋地哭诉道:“父皇,孩儿近日受尽了委屈呀!那李世民也太欺负人了吧!他擅自作主,分封土地与下属,完全是目中无人,把自己当成了天下之主一般。他不顾我父亲的生计,也不念及皇家颜面,肆意妄为,实在过分!”

李渊听闻张婕妤的哭诉,心中顿时十分不悦,对李世民的看法也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他越想越气,觉得李世民此举确有不妥之处,辜负了自己对他的期望。盛怒之下,李渊便把秦王李世民叫来,狠狠斥责了一番,言语间满是责备与不满。

无独有偶,李渊的嫔妃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乃是个骄横跋扈、目无法纪的权臣。他仗着女儿在宫中的得宠,在外飞扬跋扈,成为了让百姓们敢怒不敢言的人物。

一日,秦王府的官员杜如晦公干路过尹阿鼠的家门前。杜如晦为人正直,一向秉持着公正严谨的作风,对于这尹阿鼠的行径,早有耳闻,但平日里并未过多关注。

然而,那尹阿鼠并未将杜如晦放在眼中。他看着杜如晦,心中顿生恶念,妄图通过欺负一个小小的官员来彰显自己的威风。只见他一挥手,几名家僮便气势汹汹地冲了上去,把杜如晦拽下了马,拳脚相加,将杜如晦狠狠地揍了一顿。不仅如此,家僮们还打断了杜如晦的一根手指,鲜血直流的杜如晦在地上痛苦地挣扎着,而那几名家僮却仍不停手,还恶狠狠地说道:“你是什么人,胆敢过我的门前不下马!真是不识抬举!”

尹阿鼠深知,杜如晦乃是秦王府的重要官员,手中权力甚大。他害怕杜如晦去跟李世民告状,到时候不仅自己会受罚,还会影响到自己在宫中的势力。为了避免此事闹大,他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指使尹德妃诬告李世民。

尹德妃听闻父亲的吩咐,心中虽有不忍,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和在宫中的地位,还是按照尹阿鼠的授意行事。于是,她向李渊诬告道:“父皇,今日女儿听闻一件事,气得寝食难安啊!那秦王李世民,平日里自恃有功,飞扬跋扈,今日竟然欺负到了我父亲头上。他横行霸道,尽显嚣张之态,实在有损大唐风范啊!”李渊听闻尹德妃的哭诉,又十分生气,认为李世民太过骄纵,在朝中为所欲为,已经渐渐超出了他的掌控。于是,他再次大发雷霆,对李世民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然而,李世民面对这莫名其妙的指责,心中十分委屈。他深知自己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只是公事公办,坚守原则而已。

于是,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反复为自己澄清,试图解释事情的真相。他言辞恳切,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可李渊却始终不相信他的话。李渊一心只沉浸在刘黑闼反叛后的后怕与对李世民日益膨胀势力的担忧中,认为他身为太子,却约束部下不严,自恃有功,尽都骄横起来目中无人了。在这一次次的误解与指责中,李世民的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懑。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