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谋无谋 > 第35章 计除范增二(第1页)

第35章 计除范增二(第1页)

刘邦听闻此言后,一颗心瞬间被焦急填满,他迫不及待地向前迈了一步,双手紧紧抓住张良的衣袖,满脸期盼与急切之色,声音都略微有些颤抖:“子房啊,快告诉我,到底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只见张良微微眯起那双深邃而睿智的眼睛,似乎在脑海深处搜索着应对之策。他静静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了一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睁开双眼,轻启双唇道:“项伯此人,可以善加利用!汉王您不妨仔细回想一番:想当初在那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之上,微臣便已然察觉出项伯对于范增心存诸多不满。那范增在宴席间,屡屡对项伯横加指责、多方掣肘,甚至还毫不留情地大声呵斥于他。如此种种行径,项伯心中怎能不生愤恨与怨怒之情呢?只不过就当前这般错综复杂的局势来看,尽管他由于众多原因不太可能明目张胆地为您全力申辩,但通过他向项羽传递一些虚假的情报和消息,这件事情成功实施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

汉王您请看呐,其实呢,项伯一直都看不惯范增那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模样儿。范增老是摆出一副高不可攀的架子来面对项羽,在营帐里面的时候呀,更是动不动就对项羽所做出的决策评头论足、横加指责。这般做派,不仅让项羽心中颇为不满,就连项伯心里也是极其不痛快呢。

再来说说这另一方面吧,项伯可是个十分憨厚朴实的人哟,他的心地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似的,根本就不擅长去琢磨那些错综复杂、拐弯抹角的事儿。只要是他自己认准了的事情,那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去达成目标,绝不会瞻前顾后、反复思量其中的利弊得失。

这时,只见刘邦紧紧地皱起了眉头,疑惑不解地发问道:“照你这么说来,难道是要我真的按照之前所说的那样,将我的女儿许配给他儿子吗?可问题在于孩子们现在年纪都还太小啦,况且眼下咱们和他们正处于如此紧张激烈、剑拔弩张的敌对局势之下,这件事情又怎么能够行得通呢?”

听到这话,张良却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汉王莫急嘛!此事暂且不必急于一时!当前最为要紧的呀,仅仅只是需要让项伯帮咱们把精心捏造出来的有关范增的种种恶劣行径和负面消息转达给项羽知晓便足矣!”

刘邦听了,眼睛一亮,也是会心地一笑,接着问道:“这要怎么去做?”

张良面色从容,轻摇羽扇,缓声说道:“汉王莫急,且听臣细细道来。您可派人前往拜见项伯,并编造出这样一番说辞。便言称您与那范增乃是故旧之交,只因往昔战乱频繁,颠沛流离,期间经历无数变故,以致未能及时知晓彼此之间尚有这般深厚情谊。如今机缘巧合之下,方才恍然惊觉此等渊源,故而恳切期望范增能够念及这层旧日情分,于暗中对您施以援手。”

刘邦眉头紧皱,满脸狐疑之色,甚是不解地再次发问道:“先生此举究竟有何深意?那范增向来与我势同水火、针锋相对,恨不能将我除之而后快。况且此人足智多谋、心机深沉,怎会因如此牵强附会之由而相助于我?”

张良面带微笑,缓声道:“汉王,请容臣为您详细剖析此事。其一,一旦项羽得知我们精心编织出您和范增之间存在某种特殊关系的假象后,以项羽那生性多疑的性情,定会对范增心生猜忌。毕竟,项羽向来疑心颇重,他定然会暗自思忖,范增莫非暗地里与我方有勾结不成?只要能令他萌生出这般疑虑,那么我们便已经成功了一半!”

顿了顿,张良接着说:“其二,我们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施展出光明正大的谋略,暗中却巧妙地运用阴险狡诈之计。具体而言,我们不妨公然放话出去,声称我们的意图便是要在荥阳将项羽死死拖住,甚至还打算恳请范增作为使者前往项羽处进言,劝诱项羽切勿退兵,务必坚守此地。如此一来,当项羽听闻此消息时,岂能不感到震惊?他势必会怀疑起范增究竟有没有全心全意地替他筹谋规划。倘若此时范增再次进谏主张继续围困荥阳以求困死楚军,项羽岂不是会越发怀疑他的真实用意了吗?”

刘邦听到这话之后,先是微微一怔,随后便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哈哈大笑起来。他那原本就略带几分狡黠的面庞之上此刻更是堆满了得意洋洋的神色,仿佛已经将整个天下都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一般。只见他一边笑着,一边摇头晃脑地大声说道:“哈哈哈哈哈,我有张良计,又何愁这大事不成呢?”

平心而论,如果换做是其他人用这样的手段去算计他身边亲近之人的话,恐怕就连他自己也难以抵御这般诱惑,从而不由自主地落入对方精心布置好的圈套里。毕竟像这种巧妙地借助明面上的形势来迷惑人心、诱人上当的招数实在是太过阴险了些,往往能够让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便一步步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张良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一丝深邃与睿智,又补充道:“我们的阳谋,可万万不能让范增来讲给项羽听了!你需明白,范增在项羽心中那可是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智谋与威望,使得项羽对他极为倚重。若是让范增去阐述我们的这番计划,那项羽必然会认为这是在为他着想,在帮他分析形势,也就依然会对范增信任有加,继续倚重于他。这样一来,我们的计划可就难以顺利实施了。所以,我们得另外巧妙地树立起一个人,这个人要能够代替范增为项羽着想!只有这样,项羽在心中有了另外的依靠和谋划之人,对范增的倚重自然就会渐渐冷落下来,我们的阳谋才能更好地推行。”

刘邦听了,微微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后,觉得张良所言甚是在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的神色,旋即问道:“那究竟利用何人可达此效果!这人选至关重要,需得谨慎斟酌。”

耍阴谋整别人,刘邦虽不是很擅长,但也着实喜欢!这源自于他的一些江湖经验。想当年,刘邦初露头角之时,身边聚集了一帮兄弟,樊哙便是其中最为亲近之人。樊哙与他一同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打小儿便是他的好兄弟。在日常相处中,刘邦偶尔也会展现出他那古灵精怪的一面,捉弄和算计樊哙。樊哙性格豪爽,虽有时被捉弄得哭笑不得,却也从不计较。这种兄弟之间的小插曲,为刘邦带来不少乐趣。

而今张良说这回事儿,是要弄范增!这于刘邦而言,简直算是太有吸引力了。范增在楚营中可谓是项羽的智囊,一直对项羽忠心耿耿,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能让范增陷入困境,刘邦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兴奋之情。

张良见刘邦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便淡笑着接着说道:“还是你那亲家项伯!”

“第一,你要知道,项伯在项羽阵营中的地位可是极为特殊的。他是项羽目前唯一的宗亲长辈了,在这风云变幻、尔虞我诈的乱世之中,血缘亲情往往是最为牢固的纽带,而项伯与项羽的这份宗亲关系就显得尤为珍贵。而且,他还算得上是与项羽从小一起长大的,那是一段相扶相帮的漫长岁月啊。项羽打小,项伯就在他身旁,陪伴着他度过了许多艰难时刻,见证了彼此的成长。项羽再怎么依从项梁的教诲,认范增为亚父,可这终究敌不过项伯在他心中的地位的。项羽心中,项伯那是一种亲情层面的存在,那份亲情所带来的信任和依赖,是范增即便有万般智谋、千般功劳,也难以完全取代的。”

“倘若有一天,项伯与范增二者的观念出现了相左的情况,而这时的项羽呢,听来两人的意见,觉得都有道理,都觉得他们是为自己好。在这种纠结和权衡之中,项羽必然会取项伯的主意!这便是所谓的离不间亲啊。毕竟,项伯与项羽是一家人,流淌着相同血脉,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羁绊,而范增终究算是项羽阵营中的一个外人。这份血缘和亲情的天然优势,会让项羽在内心深处更倾向于项伯的建议。”

这话自然是把刘邦说得甚是首肯!刘邦听罢,不住地点头,眼中透露出一丝认同。但他何其聪明的一个人啊!他凭借着多年闯荡江湖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迅速在心中琢磨着应对之策。

没等张良说完,刘邦立即当场表示道:“子房!你可知道,在我心中,你那可是比亲兄弟还亲的人啊!我原来就说过,‘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子房!’这话那可是我发自肺腑的真心的!我永远都不会怀疑你这番苦心的谋划和良苦用心的。何况啊,我是项羽那种人么?你瞧瞧我那两位兄长,只知每日在那黄土地上刨地弄食,胸无大志,只着眼于那点微薄的土地和几亩薄田,哪里有长远的见识和胸怀?若非有你们这些兄弟,我岂能有今天的这般局面!我刘邦能有今日,全仰仗着你们这些一心辅佐我的人啊!”

刘邦说了半天,听起来把张良吹捧得仿佛与萧何、樊哙、曹参一类人与他可比亲人还亲了,可实际上,他这心里啊!无非不过是因为在他们老刘家,别人根本没有出息的可能。但在他看来,也就他配拥有这出息,其他人不过是各自尽力,在他成就大业的道路上帮衬一二罢了。

张良自然对刘邦心中那点小心思心知肚明。他微微眯起双眸,只淡淡一笑后,便又从容不迫地继续说道:“我们不妨暗中差遣得力之人去拜会项伯。此人需得行事周全,能够巧妙地为我们将事情传达清楚。在拜会之时,可请项伯帮忙转赠范增一份看似不凡的‘见面礼’。这礼物呀,不能太过张扬,但须得体现我们的诚意,让项伯知晓我们对此事的重视。与此同时,我们要让人在与项伯交谈时,潜在地透露出我们的期望,希望范增能在暗中帮我们巧妙谋划,设法套死项羽在荥阳这一关键之地!另外,我们还得许以范增极为诱人的回报,若项羽最终失了楚地,那就给他范增一半的楚地封赏,让他与彭越一起平分楚国!这般一来,项伯难保不会怀疑范增为了这份丰厚的封赏而有所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也知道,项伯那可是个一心为着他们项家着想的人。他得到这样的提议,肯定会觉得这是在为项羽以及他们项氏家族的长远利益着想。于是,他必然会将此事告知项羽。项羽本就好猜疑,一旦听闻此事,他自然会更加担忧彭越继续攻占他的城池,担心自己的势力不断被削减。如此一来,项羽心里必会生出许多疑虑,进而开始疑心范增是否会在暗中偏向我们,为我们的计策所动!”

刘邦听完张良这番详细的谋划,不禁抚掌大笑道:“有子房此等精妙的谋略,此事必定能顺利达成,大功可期也!”

张良却不慌不忙地提醒道:“此事绝非寻常安排便能行得通,非得遣胆大心细,而且与项伯极为熟悉的人前往才行。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啊,稍有差池,便可能影响整个计策的实施。”

刘邦听了,脸上又浮现出几分忧愁之色,有些作愁道:“那你是否能前去完成此任务呢?若你身陷险境,我可是甚为你担忧呢!毕竟你是我的股肱之臣,少了你的智谋,我行事怎能安心?”

张良听了刘邦的话,笑着摇头道:“我呀,哪能担此重任呢?若是我前去,这计谋反而可能会穿帮的。项羽识人精准,我并非他熟悉之人,稍有不慎,便会被他看穿我的意图。得让陈平去才合适。你想啊,陈平本就是项羽的旧臣,曾经与项羽一同打拼,熟悉项羽的行事风格和个人弱点。只是后来因守地失利,项羽扬言要杀他与那些守将,陈平无奈,才复投到汉王你的麾下。在项羽眼中,他不过是一个畏罪潜逃之人,在战场上又没有其他显着的建树,所以项羽自然不会太过在乎他的去留。”

“再者,陈平又熟悉项伯,与项伯之间有着一定的交情和默契。如此一来,陈平去做这件事,便能更好地借助这份熟悉和交情,在与项伯的交流中更为自然,也更能把握其中的火候和分寸,从而更便于让陈平顺利完成此事!”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