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谋不谋下一句 > 第83章 檄文讨伐(第2页)

第83章 檄文讨伐(第2页)

百万大军远征高丽,更是杨广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他深知高丽地区的重要性,只有彻底解决东北这个后顾之忧,才能让隋朝的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然而,在实施这些计划的过程中,杨广的出巡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的出巡讲排场到了极致,每到一处都要大肆铺张,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人力。而且,他还始终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真正深入到社会基层去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被那些欺下瞒上的地方官吏所蒙蔽。

正是由于这些过度的行动,使得国家的国力被过度消耗。百姓们在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之下,生活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再加上杨玄感那样亲近杨广的大臣竟然也参与了谋反,这对隋朝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当杨广终于意识到自己把这一手好牌打得烂不堪言时,内心的迷茫和痛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对杨广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中国儒家文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极为丑恶、可恶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和立场,不惜歪曲事实,抹黑那些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的帝王。

义宁元年(公元617年),隋朝令王世充讨伐李密。这一战,李密和瓦岗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王世充作为隋朝的重要将领,也绝非等闲之辈。

战斗伊始,王世充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军事装备的精良,一度让瓦岗军陷入了被动。然而,徐茂公却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他多次拒战,并巧妙地运用奇计,在洛水两岸与王世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茂公的奇计让王世充防不胜防,他指挥着瓦岗军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对徐茂公的才能钦佩不已,封他为东海郡公,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

到了十一月,王世充自洛北之败后,深知自己当前的实力还不足以与瓦岗军正面抗衡,于是便坚壁不出,企图等待时机再进行反击。

越王杨侗得知战况后,派遣使者前往慰劳王世充,希望他能够尽快振作起来,继续与李密作战。王世充在见到使者后,心中充满了惭愧和恐惧。他意识到自己的失利让朝庭失望,于是在使者离开后,便向李密请战。

丙辰这一天,双方在夹石子河列阵对峙。李密布阵南北长达十余里,阵容严整,气势磅礴。而王世充也摆出了强大的阵势,准备与李密决一死战。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杀声震天。按照徐茂公此前的授计,翟让率先出击,与王世充的军队展开激烈的交战。然而,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亦不容小觑,翟让在强敌之下渐渐处于下风,便果断地组织撤退。

王世充见状,立即下令部队乘胜追击。就在他以为胜利在望之时,王伯当、裴仁基从侧面突然杀出,横断其后路。而李密则指挥中军如猛虎下山般突击而来,一时间,王世充的三面都被瓦岗军包围,陷入绝境。李密看准时机,率领三军全面出击,王世充军阵脚大乱,最终大败而逃,纷纷向西溃退。

十二月,庚子这一天,瓦岗军中有逃兵投降李密。李密好奇地问这名逃兵:“王世充军中在忙些什么呢?”那逃兵回答道:“只看到在加紧招募兵士,然后就是犒赏士兵,不知其故。”

李密听后,心中暗喜,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对身边的裴仁基说道:“我差点就浪费了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啊,光禄可知这其中缘由?我方久不出兵,如今王世充的粮草即将用尽,却又求战不得,所以才招募兵士、犒赏将士,企图趁着月晦之夜突袭仓城啊。我们应当速作准备!”

于是,李密立刻命令平原公郝孝德、琅邪公王伯当、齐郡公孟让率领军队,在仓城之侧埋伏好,严阵以待。

果然,这天晚上三鼓时分,王世充果然率兵前来偷袭。王伯当最先迎战,与王世充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未能占据上风。就在王世充的军队逼近城池时,总管鲁儒挺身而出,英勇地阻击了他们的进攻。王伯当则迅速收聚兵力,再次向敌军发起攻击。

经过一番激战,王世充的大军大败而逃。在战斗中,西魏军奋勇杀敌,斩杀了隋军骁将费青奴,而瓦岗军的士卒也有千多人在战争中不幸溺死。

此后,王世充屡屡与李密交战,却都未能取胜。越王杨侗见状,再次派遣使者前去慰劳他,并询问战斗失利的原因。王世充深知自己的兵力匮乏,经过多次战斗,军队已然疲惫不堪,实在无力再战。他向越王杨侗诉苦道:“兵少,数战疲弊,无力攻打李密了。”

越王杨侗心疼自己的将领,便又给他调拨来七万大军,以加强他的部队,试图让它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取得胜利。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