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谋大成 > 第22章 鸿门斗智一(第2页)

第22章 鸿门斗智一(第2页)

在那局势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的时刻,张良冷静地给刘邦出了一个暂时应对的策略:“现在项羽的叔父项伯正在我的帐中,您去告诉项伯,就说我们一直对项王怀着赤胆忠心,那忠心如同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来不敢有哪怕一丝一毫背叛项王的念头。就这样让项伯回去向项羽求情,好歹先稳住项王的军队。至于后续的事宜,咱们就根据具体情况再灵活应对。并且,您还可以先把自己的军队引到远处躲起来,让项羽的军队打不着我们,以后就好办些了。”

刘邦听后,微微皱起眉头,一想目前也只能如此了,就急切地问道:“项伯和你,谁的年龄大呀?”

张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项伯比我年长几岁。”

于是,刘邦微微颔首,神情中带着几分诚恳与急切,对张良说道:“你替我把项伯请进来吧,我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热情地款待他。”

张良听后,赶忙应了声,便转身走出营帐,去请项伯来与刘邦一叙。

在张良的热情感召下,项伯缓缓走进了刘邦的营帐。刘邦见状,立刻笑容满面地走上前去,亲自拿起酒壶,动作娴熟而恭敬地为项伯斟满酒。而后,刘邦举起酒杯,满脸堆笑地说道:“今日能与项将军相聚在此,实乃幸事啊!我敬您一杯,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酒液在酒杯中荡漾着,仿佛也映照出刘邦那略显局促的心境。

趁着项伯酒劲上来,刘邦又满脸堆笑地说道:“不知项兄儿子如今可曾娶亲呀?如果令郎没有成家,我女儿虽非绝色,但也还算乖巧懂事。我想,不如让我把我的女儿也许配给你的儿子,咱们从此就成了儿女亲家,这也算是有缘呐!”

项伯是个老实耿直人,立即就应承下来。就这样,刘邦与项伯顺利地结为了儿女亲家。

当项伯酒至酣畅,双颊泛红,眼神中也有了几分迷离的时候,刘邦开始表演起了他的苦情戏码来。

刘邦满脸委屈地说道:“您也知道的,当我在领兵入关以后啊,那是严令将士们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啊!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那些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街边的贩夫走卒,我都吩咐手下要好好保护,绝不能有侵犯。而且啊,我还让吏民们都登记造册,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那些府库里存放的财物,我更是严加封存,就像守护着稀世珍宝一般。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专门等待项羽将军大驾光临来接收啊!”

刘邦顿了顿,稍微停歇了一下,接着说道:“至于那函谷关,我在那儿驻兵把守,也不是要抗拒你们的!您想想,如今这局势动荡不安,盗贼匪寇那是四处横行啊。那些有异心的诸侯兵马,也是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伺机而动。再加上这世事难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非常之事啊!所以啊,我才不得不派将士们把守函谷关。那守关的将士们啊,就如同忠诚的卫士,日日夜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的就是防止那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啊!”

刘邦边说边用手比划着,那神情仿佛是一个受了天大冤枉的孩子。他继续说道:“我在这里守着啊,那是日夜盼望着项羽将军早日到来啊!我日思夜想,脑海中全是项羽将军那威风凛凛的身影。您说我怎么敢有反叛之心呢?您可一定要相信我,我要是敢背叛项羽将军,那就是遭天打雷劈啊!只是啊,这军事形势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我当时也是形势所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刘邦那一番声情并茂、苦情交加的表演过后,项伯不禁心中动容,觉得刘邦真的是受冤枉了!要是眼睁睁地看着刘邦就这样被项羽处罚,那可就是天大的罪过了。他赶忙认真地交代刘邦:“我回去与项羽说明清楚你的情况。不过你呢,明天一定还是要早一点亲自来向项羽谢罪啊!千万别迟到了,不然项将军生气了,后果那可不堪设想啊!”

项伯心急如焚,连夜策马疾驰,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如急促的鼓点敲打着人们紧张的心弦。他的身影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在夜色中飞速前行,一路疾驰赶往鸿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抵达项羽营帐后,项伯顾不上疲惫,赶忙找到项羽,将刘邦的一番说辞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项羽。他的脸上带着恳切的神情,一边说着,一边不时地观察着项羽的脸色,试图揣摩着项羽的心思。

“项王啊,刘邦他确实没有背叛您的意思啊。他自从进入关中后,对百姓秋毫无犯,还把吏民都登记造册,府库财产也都严加封存,一直都在等着您去接收呢。他派将士把守函谷关,也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和有异心的诸侯兵马窜入啊!他还说,自己早于您入关,实在是迫不得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灭秦有功,又丝毫没有反叛之心,我们若错杀了他,那就太不守道义了!”项伯极力地疏通,试图为刘邦说尽好话。

项羽听后,原本那如燃烧的火焰般的怒火渐渐有所减弱,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也在项伯的百般劝说下,有了一丝缓和的迹象。

第二天,晨光初现,天空还透着一丝朦胧的雾气。刘邦早早地起身,坐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满脸皆是忧虑之色。他深知此次前往鸿门,就如同进入虎口做客,危机四伏。然而,他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逃避,若是不去,岂不是坐实了项羽对他的怀疑,届时项羽必然会大军压境,追杀自己,恐怕自己连这一方立足之地都难以保留。刘邦陷入了前前后后、左右为难的境地,犹如置身于荆棘丛中,找不到出路。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张良站了出来。他对形势有着清晰而透彻的认识,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于是,他精辟地向刘邦分析了项羽其人。“沛公啊,您要知道,项羽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您灭秦可是有功的啊!您一路西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的是推翻秦朝的腐朽统治。而您如今又没有犯下什么大的过错。若是项羽当着天下诸侯的面诛杀您,那些诸侯会怎么想?他们必定会心寒啊!这人心一旦寒了,就如同被浇过水的大火,难以再燃起。"

“您想想看,若诸侯都对项羽离心离德,不再信赖他、支持他,那他可就失了人心啊!人心向背,可是决定一场战争乃至天下局势走向的关键啊!到那个时候,天下必然陷入大乱,天下大乱的话,项羽即便有再强大的军队,想要重新平定,那也是难如登天啊!他之所以对您心存芥蒂,无非是因为当初楚怀王的那句约定,说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所以啊,您此次前去鸿门,最好是谦卑地俯首称臣,把姿态放低一些。表示愿意让项羽来定夺天下势力的划分,表现出您对他的尊崇与顺从。您态度若是能放好些,说不定项羽还会念在旧情的份上,顾念您往日的功绩,手下留情呢。”

张良的分析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刘邦心中那片迷茫的角落。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