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功宴上,皇帝表彰了这位年轻将军的功绩,这位名将就是苏定方老将军的大徒弟裴行俭,字守约。皇帝为了纪念李靖、李积、秦琼、尉迟恭、柴邵、张公瑾、苏烈和程咬金牛进达等将领的卓越贡献,追封他们为“护国神将”。从此,他们的英名永载史册,成为了后世子孙敬仰的对象。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翻过头来再说苏定方夸官。弟兄三人刚出考场,礼部官员还有另外五部官员便来到苏定方跟前。他们满脸笑容,为苏烈戴上帽插宫花,穿上十字披红,还给定方的战马披上了红绸。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人们欢呼雀跃,共同庆祝苏定方高中武状元这一荣耀时刻。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苏定方的英勇事迹,对他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苏定方骑在马上,身姿挺拔,面带微笑,向人们挥手致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喜悦,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未来的坚定。他的两个兄弟程咬金、牛进达则跟在他的身后,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神情。他们为苏定方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与这样的英雄并肩作战而感到荣幸。
礼部官员高声宣布:“苏定方才华出众,文韬武略兼备。文章锦绣,经殿试评定,为今科武状元!”人群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的热情达到了高潮。
苏定方感激涕零,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恩师的教导。他想起了在家中日夜为他操劳的父母,想起了恩师们对他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教诲。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大隋和黎民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随后,苏定方在官员们的簇拥下,前往皇宫面圣。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想象着自己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开疆拓土;想象着自己能够为百姓谋福祉,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苏定方身着朝服,稳步走进金殿。他的身姿挺拔,面容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当他走到殿中时,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郑重地行了军人的插手礼。
“小臣苏定方,拜见陛下!”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金殿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开皇天子杨坚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卿平身。”他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让人感受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杨坚打量着苏定方,眼中满是赞赏,他深知苏定方这样的人才,对于大隋的未来至关重要,于是开始询问苏定方对于治国安邦、军事战略的见解,苏定方有条不紊地一一作答,其见解之深刻、思路之清晰,让杨坚频频点头,对他愈发看重,一场决定苏定方未来命运走向的君臣对话,就此在这庄严肃穆的金殿中展开……。
苏定方身姿挺拔,缓缓站起身来,紧接着再次毕恭毕敬地向杨坚行礼,而后侧身站到一旁,屏息凝神,静静等待着杨坚的指示。此刻,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既紧张得手心冒汗,又兴奋得难以自抑。他无比清楚,当下这一时刻,将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他人生的全新道路,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
杨坚目光紧紧锁定在苏定方身上,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之色。在苏定方的举手投足间,杨坚捕捉到了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忠诚勇敢,以及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强大意志。杨坚阅人无数,他十分笃定,苏定方乃是一位千载难逢的杰出将才。在他的想象中,苏定方必将在未来的战场上纵横驰骋,为国家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凭借苏定方的能力,定能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牢牢守卫边关,让四方夷狄不敢轻易进犯中原,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幸福安康。
“卿,今日朕听闻你在武科场力胜十阵,且文武双全,实乃我大隋之幸。朕殷切希望,将来你能统领大军,抵御外敌入侵,绝不能让他们踏入中原半步,残害我无辜百姓。”杨坚言辞恳切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饱含着期待与信任,仿佛将国家的未来、百姓的安危,都托付在了苏定方一人身上。
苏定方听了杨坚这番话,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喜悦。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正在缓缓向他敞开,他终于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为百姓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陛下尽管放心,小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辱使命,誓死保卫国家的安宁!”苏定方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那股子气势,仿佛在向整个天下立下了一份坚不可摧的誓言。
杨坚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苏定方退下。苏定方再次向杨坚恭敬行礼,而后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金殿。此时,他的心中早已被豪情壮志填满,他深知,自己肩头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如同泰山压顶,但他毫不畏惧,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杨坚对他的这份信任与期望。
苏定方迈出午门,早已等候在外的众人立刻如众星捧月般簇拥过来,继续开启夸官之旅。他们沿着长安城的主要街道徐徐前行,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务,驻足观看,一时间欢呼雀跃之声此起彼伏。人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苏定方,都被他身上所散发的荣耀光芒深深吸引,每个人的心中都涌起一股自豪之情,为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一位英雄豪杰而感到无比骄傲。
苏烈骑着高头大马,身姿矫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不时向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在他的身后,是一支长长的队伍,彩旗随风飘扬,锣鼓喧天震地。整个队伍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仿佛在向世人尽情展示着苏定方的荣耀与辉煌,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成功的喜悦。
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长安城中最为热闹的集市。这里早已是人潮涌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苏烈见状,翻身下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人群。百姓们如同潮水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满是激动与喜悦,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仰和羡慕,每个人都渴望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位英雄的独特风采,仿佛只要靠近苏定方,就能沾染到一丝荣耀的光芒。
苏烈亲切地与百姓们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每一个问题都饱含着他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他真心实意地关心百姓的疾苦,心中一直思索着如何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说着,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一些钱财,亲手分给了一些贫困的百姓,希望能够在这寒冷的日子里,为他们送去一丝温暖,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百姓们接过钱财,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他们纷纷称赞苏定方是一位善良、正直的英雄,是他们心中的守护神。
考官的队伍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继续向前行进,不久便来到了一座道观前。道观里的道人们听闻苏定方前来,立刻纷纷身着道袍,手持拂尘,面容和蔼地出来迎接。他们整齐地排列在道观门前,为苏烈诵经祈福,祝愿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平安健康,功成名就。苏烈被道人们的善意深深打动,感激地向他们拱手致谢,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来自道家的祝福与关怀,仿佛心中也多了一份宁静与力量。
夸官结束后,苏烈满心欢喜地回到了镇南王府。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满足。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身边众人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比武场上,想起了与程咬金那场惊心动魄的激烈对决,每一招每一式都仿佛还在眼前闪现;想起了与牛进达并肩作战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那份深厚的情谊让他倍感温暖;更想起了恩师们的谆谆教导和不断鼓励,是他们的悉心指导,让他在武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为国家效力,报效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绝不辜负大家对他的殷切期望。
苏定方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突然听闻下人禀报,说师爷和师父们找他有事。他心中微微一怔,暗自思忖,不知师爷和师父们找他所为何事。他连忙整了整衣衫,随着下人前往前庭。一路上,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脑海中不断猜测着师爷和师父们可能会带来的消息。他深知,师爷们和恩师李道爷都是他极为敬重的人物,他们个个经验丰富,见识广博,此次相邀,必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他商议。想到这里,他不禁加快了脚步,心中急切地希望能尽快赶到前庭,解开心中的疑惑。
来到前庭,只见老王爷们和恩师李道爷正神色严肃地坐在堂上。苏公子见状,立刻上前恭敬施礼。老王爷韩擒虎看到苏定方,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关切,如同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苏定方心中的紧张与不安,让他感到了一丝温暖。
“定方啊,此次叫你过来,是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韩老王爷开门见山地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凝重的气氛,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事情非同小可。
苏烈心中一紧,连忙说道:“老人家您请讲,孙儿定当竭尽全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无论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他都愿意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去完成,绝不退缩。
老王爷看了看李道爷,李道爷微微点头示意。老王爷便接着说道:“近日,城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迹象,韩擒虎说道,这事是你师父给我说的,等夸官完赶快离开霸水长安。这是我和你师父李药师还有那几个师爷商量后,决定的,三日后完事你不必在朝为官,速回信都关,不要在京城逗留。”
苏定方听后,心中不禁一惊,他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紧急。他原本还满心期待着等夸官结束后,在京城多留几天,好好孝敬一下师爷和师父们,尽一尽自己的孝心,然后再风风光光地回冀州。如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心中充满了纠结与不舍。
“这么急么?我想等完事在京城多孝敬孝敬您们几天在回冀州。如今这……”苏定方有些犹豫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对师爷和师父们的眷恋。
韩老王爷和李道爷众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孩儿啊,以后有得是时间孝顺我们的,就怕你到时候要烦我们了。”韩老王爷笑着说道。苏烈一听,连忙摇手,说道:“不嫌烦不嫌烦。”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师爷和师父们的敬爱,这份敬爱之情,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
老帅韩擒虎见状,说道:“好了好了不说了,该吃饭了,边吃边聊。”苏定方连忙应了声好。他心里明白,师爷和师父们一定有他们的深谋远虑,他们的决定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应该毫无保留地听从他们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