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这番话情真意切,朱棣闻之亦不禁动容。他之所以未立纳纪纲之计,而是选择在今日召集军议,便是对这玉石俱焚之举心存顾虑,故想听听一众臣属的意见。此时金忠将弊端挑明,朱棣顿时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兴师靖难,无论自己是否真的占据大义,这生灵涂炭肯定是免不了的。朱棣不是宋襄公,他不会任由所谓的&ldo;仁义&rdo;羁縻自己的脚步;但为破一座济南城而蓄意溺死十万平民,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太过了些。朱棣毕竟是大明的亲王,不是视万物如刍狗的流寇!他也不愿自己背负个&ldo;屠夫&rdo;的骂名!只是饮马长江、陈兵阙下的前景实在太诱人,想到与朝廷的较量很有可能就此结束,自己很有可能一举攻破京师,饶是朱棣沉稳过人,一时也难免心荡神移。名与利,当这两者俱都赤裸裸呈现在眼前,却又不能兼得时,朱棣也不知到底该作何选择。
不过将金忠的话再仔细回味一遍以后,朱棣发现了自己之前在权衡利弊时的一个疏漏‐‐若南下两淮后,却不能趁势攻破金陵,那自己可怎么处?真能一举杀进京师,颠覆朝廷,那此番自己虽背了个骂名,但胜利的果实却是实实在在的。可若不能呢?果真如此,自己将不得不退兵北返,与朝廷重陷对峙;而正如金忠所说,到那时民心所向,可就是彻底倒向朝廷那边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到那一步,自己所面临的形势或许比白沟河大战之前还要糟糕!想到这里,朱棣顿时冒出一头冷汗。
燕军并无把握能攻破金陵。故而,在斟酌得失时,撤兵北返这个结果也必须要考虑进来。他朱棣是胆略过人,但绝非不顾一切的鲁莽之徒。虽然眼前形势大好,但在战事尘埃落定之前,为自己留个退步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这个计较,朱棣心中的那杆秤已开始偏向金忠这边。
&ldo;便依世忠之言!&rdo;朱棣几乎就要脱口而出。可话到嘴边,他又犹豫了。毕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若就这么错过,焉知以后还有没有这等机会?若不灌城,济南短期内又难以攻破,一旦朝廷缓过劲来,调集各省军马北上,那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不好说了。到时候重陷僵持之局,自己岂不是悔之无及?想到这里,朱棣心中万分纠结。
&ldo;王爷!&rdo;就在朱棣彷徨不定时,一直缄口不言的朱能突然开口道,&ldo;末将有个折中的法子,不知要得不?&rdo;
&ldo;哦?&rdo;朱棣眼光一亮,忙道,&ldo;且说来听听!&rdo;
朱能看看纪纲,又望望金忠,随即嘿嘿一笑道:&ldo;方才金先生与纪纲之争,末将一字不漏尽收耳底。仔细想来,二位之论各有利弊,要作取舍确实不易!因此,臣想,可否既保住王爷声誉,又能使济南尽快落入我军手中。&rdo;
&ldo;谈何容易!&rdo;朱能话音方落,金忠便摇头道,&ldo;若有此两全其美之策,我等又何必作此口舌之争?&rdo;
&ldo;也未必不能!&rdo;朱能微微一笑,扭过头问纪纲道,&ldo;若要灌城,则泺口河堤需扒开多大口子?&rdo;
纪纲低头想了一想,道:&ldo;以现在水量看,若要三日之内淹没城中房顶,最少需扒开三十丈有余!&rdo;
&ldo;若只扒开二十丈呢?&rdo;朱能想想又问。
&ldo;二十丈?那要淹到房顶至少也得五天功夫!&rdo;说到这里,纪纲又补充道:&ldo;不过眼下大清河水量较大,口子一旦被扒开,堤坝必然是接踵而溃!&rdo;
&ldo;那也未必!大清河又不是黄河,水量再大又大得到哪去?只要备足土石,再多派人在溃口处填堵,守住这二十丈缺口也并非不可能!&rdo;说到这里,朱能转对朱棣一躬身道,&ldo;使长,依末将愚见,不如先扒开二十丈河堤,让大水漫到城里,给守军一个警告,然后再派人劝降。若其投降,则万事俱休;若其仍冥顽不灵,那也怨不得我们。于济南士民而言,值此绝境仍不起事开门,亦足以证明其是铁心附逆,实是自作孽不可活。届时我军再大水淹城,无论天下人还是后世史家,也都怪罪大王不得!&rdo;
朱能话音一落,朱棣的脑中便飞速思考起来。若行此策,自己确实算得上是&ldo;先礼后兵&rdo;、&ldo;仁至义尽&rdo;,若济南仍坚持不降,那再行灌城,则不管是于天下物议,还是对自己良心,都交待的过去。唯一的不足就是,这么做的话,攻破济南的日期又将往后挪上日。不过眼下朝廷虽已得知李景隆全军覆没消息,但其要从各地调集兵马,再集结北上,一番过程下来至少也还要花上将近一月时间。日的延误对南下战略虽不能说不无影响,但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想到这里,朱棣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容,继而问纪纲道:&ldo;守住二十丈缺口,尔以为可行否?&rdo;
纪纲一愣,随即明白:燕王内心已接受了朱能的方案。他一番思忖:虽说朱能之策较自己的保守了些,但从根本上讲仍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燕王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的灌城建议。想到这里,纪纲心中一喜,忙一抱拳,坚定地道:&ldo;只要准备充足,应无问题!&rdo;
&ldo;好!&rdo;朱棣赞赏一声,随即又把目光投向了金忠。
金忠仍不满意。不过他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燕王和诸将放弃这个天赐良机,确实是太难了!就是他金忠本人,也希望能早破济南,进而能从容南下,直捣京城,只是他不愿用滥杀无辜的方式罢了。思忖再三,金忠觉得自己也无理由反对朱能的建议,便只能苦笑一声道:&ldo;臣亦无话可说!&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