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子胡子长,但是人并不迂腐。
崔琢整日猴儿似的上蹿下跳,他就捋着胡子,一脸镇定的讲相关的课程,再顺便布置课业。
什么,喜欢吃?
好,那就写一篇,夸夸本地吃食。
什么,柑橘吃多了热盛?
那就写一篇反省一下,下次才能记得不过量。
小崔琢看起来闹腾,可该学习上课的时候,从来乖乖端坐。
对这多样化的课业,她一点不气恼,反而欣喜,“夫子知我啊,甚合我意!”
一对奇葩师徒,倒也相得益彰。
—————
这对师徒伤害到的,主要是另一个人。
自从那篇《玉兰赋》后,开始关注崔琢,袁府就偶有如下场景。
“怎么会有人专门为了吃食作篇小赋,但是这个粢粉丸到底……”
“吃柑橘吃到热盛,难道很自豪吗?为什么要专门写出来……”
……
当然,这些随意之作,若不是专门注意,其实也不会传多远。
所以小崔琢的脸其实都没丢遍扬州,可喜可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一般传出来的还是正式一点的作品。
“这句不够严谨……”
“……此字巧妙,长进大啊”
还有如,“这雏凤吟的谱子,当真没寻错吗?这接处有些古怪啊……”
……
袁慎幼时是繁忙的。
学文练武,研习六艺,还要处理着家中族中的一些事情。
父亲常在外任职,母亲永远是佛堂里的背影。
就这样日升日落,来回往返于寂静宅邸。
偶尔的闲暇,他会翻看这些词赋曲画。
就好像,隔着几州,穿过千里,触碰到了另一种生活,另一个人。
竹卷冰冷,但是那个人眼中的世界,比袁慎自己所经历的,都要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