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大战,宋襄公讲究仁义,等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兵败而受伤。
看上去确实是个傻子,但是在礼崩乐坏的乱世,又有几人能像宋襄公这样,坚守仁义呢?
因此,
罗宣才会答应邀请。
一见面,
宋襄公就表现得十分热情。
丝毫没有一国之主的架子,犹如招待贵客一般,给予罗宣种种礼遇。
二人相对而坐,
宋襄公道:
“先生大才,孤钦佩已久,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啊!”
“大王谬赞了。”
罗宣和宋襄公把酒言欢,干宝听不懂这些,索性把注意放在面前的美食上,我特么吃吃吃!
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
宋襄公眼见差不多,终于说出了真实目的。
“先生,”
“当今天下诸侯纷争不断,我宋国国力贫弱,正是急需用人之时,不知先生可否助孤一臂之力?”
罗宣并不意外。
宋襄公请他来,除了此事也没有别的了。
但他并不想答应。
诚然,
借助世俗权力,确实可以更快了帮他传播小说家的理念,施行教化大道。
但,
宋国太弱了。
他欣赏宋襄公的仁义,但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一味地仁义没有用,只有强势霸道的君主,才能结束这个乱世。
“大王厚爱,”
“但我无心功名利禄,只愿混迹市井,施行教化。”
闻言,
宋襄公满脸遗憾。
不过他毕竟是一位仁义君王,并没有因为罗宣的拒绝而恼羞成怒,转而提起了另一件事。
“先生,”
“实不相瞒,孤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