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突厥人虽然留不得,可是大隋缺少牧民,不能因此而长期的占据漠北,就算是杀光了突厥人,焉知没有新的&ldo;突厥人&rdo;出现?草原的历史,杨倓稍微知道一些,匈奴、契丹、羌以及柔然、突厥、靺鞨,无不是在前一个蛮夷衰败、灭亡之际发展起来的。因此,消灭突厥人,虽然看起来可行,可是依旧是治本不治根的办法,无益于大隋。
或许,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亲隋的政权,然后让塞外各族互相牵制,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吧!
&ldo;目前尚没有,颉利可汗似乎很老实!&rdo;杨公卿微微一笑,他自从到了马邑,也是知道与突厥一战,那是早晚的事情,是以一直派人暗中的调查突厥人的动静。
&ldo;没有,那才最危险啊!&rdo;杨倓似乎想起什么似的,自言自语的说着,随即陷入了沉思。
就在杨倓沉思的时候,河东离石郡,出现了异动。
刘季真本是匈奴后裔,大汉击败匈奴之后,赐姓匈奴贵族国姓,刘季真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刘季真也弄不清楚他究竟是哪一部的匈奴人,只知道他的身上流淌着匈奴人的血统。被大汉赐姓之后,刘季真一族搬迁到了离石郡一带,他的部族散落在定胡、平夷、修华诸县。
在刘季真的心中,匈奴人刘渊是他的崇拜的对象。当初,晋国衰微,诸王混战,刘渊乘势而起,一举攻下洛阳,建立了匈奴汉帝国,威震一时。他一直觉得,做人一定要仿效刘渊,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
可惜,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他的年纪尚轻。大隋国事兴隆,南征北讨,四夷咸服。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他刘季真空有满腹的壮志雄心,也只能终老一生,闲看花开花落。可是他想不到,大隋鼎盛的国势居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就变得支离破碎起来。
因为杨广好大喜功,连连征战,加之国内又在大搞建设,修运河,补长城,极大的耗费了国力,后来东征高丽,终于使得天下出现了变化!一时间,大河上下,民变四起,正是这个时候,刘季真拼命的劝慰父亲,要他趁着这个机会,召集散落在离石郡各地的匈奴后裔,共同举事,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出来。
他的父亲刘龙似乎也并非贪图享乐之人,心中也有一番的雄心,是以果断的召集了匈奴诸部,一时间拥兵数万,占据了离石郡,并封刘季真为太子,出兵攻打各地。可是在一场战役中,他的父亲被隋虎贲郎将梁德所斩杀,这支以匈奴后裔为主的民变军顿时陷入了低潮,士兵四散。
后来,李渊起兵,太原一带空虚,离石郡的隋军势力顿时空前虚弱,刘季真再次与弟弟刘六儿举兵,同时北联突厥。李渊攻占长安之后,李唐的气势正隆,不得已,刘季真投降了李渊,并被封为石州总管,赐姓李氏,封为彭城郡王。虽然恩宠有加,可是在他的心中,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所以,当定杨军南下争衡的时候,刘季真一度暗中勾结刘武周,准备配合他们南下。而李渊也派人前来拉拢他,那个时候,他在两大势力之间互相讨好,就是准备两军决出胜负之后,抢夺胜利果实。
可是他没有料到,居然最后是隋杨占据了河东!虽然结果意外,可是刘季真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效了隋杨,止住了奔往突厥的想法。毕竟河东的大势已定,他刘季真自然不会做出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的事情来。
同样的,刘季真投降隋杨,也是权宜之计,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平夷县令被杀,更让他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在他看来,百姓不过是生存在最低沉的人,那里需要爱护呢?财富,自然是他这种上层人所享受的。
只不过,或许是定胡比较偏僻的缘故,隋帝并没有经过这里,而是经由离石县、平夷县南下,加上得到消息之后的刘季真非常的低调,这才逃过了一劫。
就在隋帝南下长平郡之后,刘季真一直在暗中的招兵买马,准备趁着隋军主力南下的时候,勾结突厥人,再度作乱。而就在他暗中准备的时候,李唐居然派出了使者,告诉他,请求他出兵攻取龙门,这样唐军就可以出兵河东!
刘季真答应了李唐的要求,只不过,南下攻取龙门,似乎太过于遥远了。一路上的经过龙泉、文城两郡,况且这一路上山势险要,等他达到了龙门,或许兵马已经不多,而得到消息的隋军必然会采取对应之策,无论是攻击他的老巢还是在龙门埋藏伏兵,他刘季真就会损失惨重!
外援自然是需要的,可是李唐远在远在关中,被大河关隘所阻,短期内是不能帮助他的;至于突厥人,他知道颉利可汗刚刚夺取了突厥大权,似乎还向隋军称臣了,虽然这个消息有些不可靠,可是看突厥人的动向,似乎并没有出兵南下的意思,更何况有了马邑雁门诸郡的阻碍,就算突厥人想要帮助他,也变得极为的困难!毕竟雁门关易守难攻,而突厥人并不善于攻城,恐怕雁门未下,他刘季真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刘季真虽然非常喜欢功名利禄,可是也不会贸然的拿自己的性命去搏啊!至此,两个最为强力的外援失去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有占据了雕阴、延安、弘化等郡的梁师都了!
同样是突厥人支持的隋末群豪,梁师都出身于朔方的世家豪族,他以朔方起家,拥有雕阴等数郡,势力也是非常的强大。而离石郡与雕阴郡不过一河之隔!刘季真只需要攻下孟门关,就能引梁师都入河东,远比引李唐更为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