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置换出来府库里的物资,从北方府库筹措粮食,运到洛阳去。
以运五万石粮食计算,需要锱车两千辆。这个规模倒是不大,只鲍信当初讨董时辎重的三分之一左右。勉强可以如刘表一般军资委输,前后不绝。
解决了最重要的谷粮问题,剩下的张昭则说道:“朝廷如今最欠缺的还是绢帛,河东太守王邑仅进献少量丝绵绢帛,便被封安阳亭侯。而绢帛为我江东特产,完全可以大量进献。”
孙策点头,其实进献绢帛,他是完全舍得的。
工业化的纺织署,虽然受限于材料的供给,但两天提供一万匹绢也不是多大问题,由于生丝有限,更是优先生产的澄锦。
这么多财富,送给朝廷几万匹对孙策而言也就是几天的产量。
问题还是出在了运输上,要运输这么多布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布帛之外,贡品里必不可少的是各种金银玉石,珊瑚玳瑁,珍珠翡翠等。
当然为了凸显价值,还有大量的海盐和香料。
这些或者是江东特产,或者是江东能够大量产出的物品,在中原却价值连城。
通过这次朝贡或许能够打响江东澄锦和海盐的名声。
但这就要求每一样都得保持规模。
毕竟一个特产,能否形成影响,规模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设想朝廷公卿人人穿的是澄锦,吃的是海盐,以这些公卿士大夫的调性,不论怎么说都得写几首诗赋来赞扬一下,彰显自己的高贵。
而你夸一句,我赋诗一首,日积月累这影响力和追捧就起来了。
张纮计算了一下,说道:“若是没有战事,只维持如今的各部屯兵所需,大概可以省出三千辆锱车,江东贡奉可以按此分配。”
孙策点头,对张昭说道:“那统筹府库,就交由长史负责了。”
张昭立即应诺,然后便紧锣密鼓的推进这一切。
朝贡的队伍最终于四月顺利出发,由三千辆锱车组成,本应该配給三千民夫,但为了节省消耗,护卫的两千军队中抽调出来一千人,帮忙牵引锱车。总共是两千士兵、两千民夫。
这样勉强能保证,在五月份的朝贡中,在留下返程所需的谷粮后,能给天子贡奉三万石粮食。
这个谷粮的规模显然不如荆州牧刘表能够给朝廷提供的谷粮。但在其他财富方面,江东则是投入了重资。
包括了一万石海盐、两千斤黄金,两万匹绢和一千多匹澄锦,以及十余车珍珠玉石、珊瑚翡翠等珍贵物品。
这些财富足以充实太仓,使天子不受任何人的摆布,并给官员、军队发放俸禄。
这将极大的增强天子独立性和皇帝权威。
当然,匡扶汉室这个口号,是人是鬼都在喊。
但也没见谁真能把这件事做成了。
汉室不可复兴,已经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他就那寥寥几千人最多万余人的部队,能保持自己不被吞并就是上限了,扫平天下?别痴心妄想了。
孙策当然不怎么担忧天子权威会影响到自己。毕竟周天子在镐京待了几百年,也没见哪个士人去投奔他。反倒是各个霸主势力、诸侯国中人才济济。
孙策现在就是打算以桓、文霸业吸引人才。这天下士人,也不乏有此之志者,既然汉室不可复兴,那就辅助一位诸侯成就王霸基业。
如果说,周天子还与刘协的情况略有不同。那晚唐的皇帝跟刘协再相似不过了,那么多藩镇下,猛将豪杰,人才文士,不可胜数。谁会放弃自己辅佐的势力,投奔到天子那里?
孙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努力让汉天子稍微保持一点权威,他可以不成为自己的附庸,但绝对不可以成为别人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