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二战风云人物之斯大林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第一部分奥金莱克元帅(4)

手持步枪的英国士兵冲向德国坦克兵

7月8日,隆美尔的德军在意军的援助下,试图向英军的南部防区发动新的攻击。然而此举正合乎奥金莱克的心意。澳大利亚军趁德军南移之时在沿海地区发动进攻,打垮了驻守在那里的意大利师。隆美尔急忙回援意军,向南进攻的计划只好搁浅。奥金莱克又乘机向鲁瓦伊萨特岭上的隆美尔防线中心再次发起冲击。英军的左突右攻使意军纷纷瓦解和投降,德军的神经也异常紧张。7月底,奥金莱克又对德军发动一连串的攻势,德军进一步受到削弱。8月初,由于隆美尔的装甲军得到后方的大量补充增援,英军停止其攻势。阿拉曼战线又进?相对稳定的时期。就在这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从伦敦飞抵开罗。  丘吉尔与奥金莱克的关系不太融洽。作为首相和政治家,丘吉尔总希望中东的英军不断传来捷报,鼓舞英国民众的士气和增加英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然而作为军人和战场指挥官,奥金莱克却不能回避战场上的客观实际,不能拿士兵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奥金莱克曾两次迫使丘吉尔就作战时间做出让步,而丘吉尔对此颇为不满。1942年6月底,已经出现英国公众对丘吉尔政府信心下降的信号。由于远东和中东的军事失败,丘吉尔感到自己的地位不稳,迫切需要北非的决定性胜利。1942年8月4日到达开罗后,丘吉尔催逼奥金莱克尽早重新进攻,奥金莱克坚决抵制,并坚持无论如何也要到9月才能发动进攻。丘吉尔一怒之下,撤销奥金莱克中东英军总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两项职务分别由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接任。  奥金莱克任中东英军总司令仅有一年时间,却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的努力,英军才得以顶住隆美尔的进攻势头,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艰苦的时刻。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巴尼特认为,除了斯利姆将军外,奥金莱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最杰出的将领。隆美尔也说过,奥金莱克是他在北非战场上所遇到的惟一有大将之才的人,其才能远在蒙哥马利之上。隆美尔在叙述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时认为&ldo;在英国居然没有任何人认识到奥金莱克赢得的这场规模虽小却极为出色的战役的价值,这真是太遗憾了。&rdo;  就在奥金莱克卸任一个月后,北非的英军按照奥金莱克制定的作战计划,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奥金莱克离开中东战区后在英国住了一年,于1943年复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使印度成为东南亚盟军的稳固基地和训练地区。1946年,奥金莱克被授予元帅军衔。  1981年3月23日,奥金莱克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逝世。  (初源盛)

第一部分巴顿上将(1)

看过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人们,想必大多对巴顿将军的言谈举止有着深刻的印象。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esithpatton,jr1885‐1945),美国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第1装甲军军长、西线特遣部队司令、第2军军长、第7集团军司令和第3集团军司令等职。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加夫列尔。其父是律师,其母为名门后裔。  1903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次年6月,巴顿考入西点军校学习。第一学年因注重队列练习而忽视数学,巴顿被留级一年。军校期间,巴顿为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在队列训练中夺冠;晋升为学员副官;打破西点军校径赛运动项目记录而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巴顿喜欢的警句是&ldo;不要让恐惧左右自己&rdo;。1909年,巴顿毕业于西点军校,赴伊利诺斯州骑兵部队服役,获少尉军衔。次年,巴顿与富有的比阿特丽丝结婚。1911年,巴顿赴华盛顿附近的迈尔堡服役,获得更多的接触政府要员的机会,先后担任陆军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副官。巴顿认为,首都&ldo;比任何地方都靠近上帝,有抱负的人应该去那里定居&rdo;。在此期间,巴顿既努力钻研军事业务,又参加马术比赛和马球运动。1915年,巴顿奉命参加斯德哥尔摩现代军事五项比赛,获得第5名。回国途中,巴顿到索米尔骑兵学校提高剑术,乘汽车考察欧洲战场。后来,巴顿获得剑术大师称号并进入骑兵学校深造。就在1915年,巴顿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的领导下工作。次年,巴顿随潘兴参加墨西哥战争。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顿任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的副官,晋升为上尉,后获准出任坦克部队指挥官。巴顿先到英国与法国的坦克学校,钻研坦克技术与战例,探索运用坦克作战的规律。1918年初,巴顿在朗格勒附近设立坦克训练中心,利用法国赠送的22辆坦克组织实施训练,先后晋升为少校和中校。同年6月,完成组建6个坦克连的工作;8月,率坦克旅参加圣米耶尔战役;9月,负伤住院。巴顿因作战有功而获得优异服务十字勋章,晋升为上校。  1919年,巴顿赴美国的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任职,与艾森豪威尔共事,失去上校临时军衔而成为少校军官。

第一部分巴顿上将(2)

巴顿在分析战况

从1920年离开米德堡到1940年回到本宁堡,巴顿共计调动工作十次,担任指挥与参谋职务十余种,先后在骑兵学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巴顿积极而精神饱满地指挥操练,兢兢业业地伏案工作,孜孜不倦地从事学习和研究,频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巴顿的图书室所藏书籍绝大部分是历史和军事著作。巴顿发表数十篇军事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ldo;战争可以用武器来打,但取得战争的胜利靠人。夺得胜利要靠被指挥者和指挥官的精神&rdo;。&ldo;坦克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性高和威力强大的武器……只要有合适的地形,分配给它适当的任务,坦克兵就会在同步兵和骑兵的合作中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rdo;,&ldo;因此现在需要……坦克部队,作为司令部的一支特别的机动预备队&rdo;。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给巴顿的评语称:&ldo;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rdo;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1935年,巴顿调任夏威夷军区司令部情报处长,晋升为中校。在夏威夷任职期满后,巴顿调任驻赖利堡的第9骑兵团团长,同时兼任骑兵学校教导主任。1938年7月,巴顿终于晋升为上校,调任驻克拉克堡的第5骑兵团团长。巴顿加紧研究德军的最新军事论著,根据德军的全新战例指导沙盘演习,预言&ldo;不管那些老顽固对未来战争中乘马骑兵的前途如何高谈阔论,我还是对你们说,当战争来临时,在美国军队中不会有几匹马的&rdo;,因而被某些人称为&ldo;克拉克堡的疯子&rdo;。然而,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时为陆军副参谋长的马歇尔的赏识,被认为是在战场上能够对付快速机动的德军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优秀人才,是美军克敌制胜绝对不可缺少的人物。就在1938年11月,巴顿调任第3骑兵团团长兼迈尔堡驻军司令。1940年7月,巴顿奉马歇尔之命赴本宁堡组建装甲师所属的装甲旅,晋升为准将。巴顿在训练中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获得&ldo;赤胆铁心的老头&rdo;、&ldo;绿色大黄蜂&rdo;等外号。巴顿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他的部队和国家感到自豪,对于他的同事和上级有高度的责任义务感,对于自己表现出的能力有自信。同年,巴顿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师长,晋升为少将。巴顿主张的作战要领&ldo;运用手中的一切手段在最短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伤亡和破坏&rdo;,在他率部参加的1941年田纳西州演习、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演习和南北卡罗来纳州演习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1942年1月,巴顿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3月,奉命赴加利福尼亚州因迪奥组建沙漠训练中心。7月30日,调往华盛顿准备北非登陆的&ldo;火炬&rdo;作战计划。8月,经过伦敦之行,巴顿出任西线特遣部队司令。该部有34万名美军,任务是&ldo;攻占卡萨布兰卡及其附近的机场,同在奥兰的中线特遣部队配合,建立和保持卡萨布兰卡与奥兰之间的通讯联络,建立足以对西属摩洛哥进行地面和空中打击的力量,以便在必要时能夺取西属摩洛哥&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