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沫见状,趁机轻轻抽出手,向唐宇阳使了个眼色,两人心领神会地一同走到一旁,开始动手拆解起方便饭的包装来。
大婶儿则依旧乐呵呵地看着杨洋,眼中满是慈爱的光芒,缓缓说道:“我那儿子啊,今年都已经二十五岁啦!这孩子争气,大学一毕业就参加工作喽。”
杨洋微微点头,接着问道:“哦,可以啊,都工作了呀!那您儿子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呀?他结婚了吗?”
大婶儿轻叹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唉,我儿子读的是农业大学,学的都是些关于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
毕业后,也没其他出路,就只能回到咱这农村来了。每天不是在地里埋头苦干,就是在那些农户的养殖场里忙碌不停。
天天天不亮就得出发,非得等到天黑透了才肯回家。
这不?今天到这会儿都还没回来呢。
你说说看,像他这么拼命干活,却又挣不了几个钱,还整天不着家的,哪个女孩子能看得上他哟?
都说养儿防老,别人家生个儿子是享福、养老的。
可我倒好,生了这么个儿子,简直就是来讨债的嘛!
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供他读书上学,结果到头来,连一分钱都没能给家里挣着,还老是找我要些钱拿去补贴那些农户呢!
我真是搞不懂,他每天把自己弄得那么累,挣的工钱又不多,甚至还要自己往里搭钱,可他居然还能干劲十足地做着这些事?”
大婶儿仿佛找到了倾诉对象一般,话语如同开闸放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简直像那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一样滔滔不绝。
杨洋实在不愿意再听她这样没完没了地唠叨下去,于是赶忙开口打断道:“您儿子真了不起啊,学习农业知识,既有想法又有眼光,还有长远的见识呢。”
大婶儿一听杨洋对自家儿子的称赞,原本略带愁容的脸庞瞬间绽放出幸福而骄傲的笑容来。
“可不是嘛!我这儿子呀,打小读书的时候,成绩就特别好,从来不用我操半点心,每年考试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到了大学也一样,年年都能拿到学校里的奖学金呢。”
讲到此处,大婶儿的脸色微微一沉,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和不解,
“但是吧,就算他有着那么优秀的成绩,可他怎么就报考了一所农业大学呢?如今这年头,农村里的人,哪个不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地往城里钻啊。可他倒好,放着繁华热闹的城市不去,偏偏要跑到这乡下来受苦受累。”
杨洋接着问道:“当初他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难道你们一点都不知情吗?”
大婶儿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我没啥文化水平,哪懂得这些东西哟。那完全是属于他个人的独特思想啊,咱们根本理解不来,更是没法去插手干涉。就好比今天这样,天都已经这么晚了,可他却还是没回来,这种情况,简直是家常便饭。唉。。。。。。”
大婶儿无奈地重重叹了口气。
此时,杨洋那张嘴就像是涂满了蜂蜜一般,说起话来格外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