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术人员调出一份表格,"但很多都是用代号标注的。不过有个发现-每次拍卖后,都会有一批货物通过远洋航运的渠道发出。"
"货运单呢?"
"都是登记的艺术品。但重量明显不对。"技术人员说,"比如这一批,登记是瓷器,重量却达到了3吨。"
"军火?"
"很可能。他们是在利用文物运输渠道走私军火。"
就在这时,鉴定专家在工坊的角落发现了一个保险箱。保险箱被炸毁了,但里面的东西还在-那是一本厚厚的相册。
相册里都是各种古董的照片。但诡异的是,每件藏品都拍了两张-一张是完整的,一张是破碎的。
"这是在。。。。。。"
"他们在记录每件赝品的死亡证明。"专家解释说,"为了防止赝品重复出现在市场上,他们会在卖出后就销毁。这些照片就是销毁的证据。"
"这么谨慎?"
"当然。一件赝品如果多次出现,很容易引起怀疑。"专家说,"但如果每次都是新的赝品,就算有人查也查不出来。"
李明翻看着相册,突然注意到每张照片后面都有一串编号。技术人员立即拿去比对,发现这些编号跟货运单上的批次号完全对应。
"这就是他们的运输密码。"技术人员说,"用文物编号来标记军火批次。既隐蔽又不会引起怀疑。"
"能从编号看出具体是什么货物吗?"
"正在分析。不过有个规律-编号最后一位如果是单数,就是轻武器。如果是双数,就是重武器。而且数字越大,说明等级越高。"
李明立即检查最近的货运单:"最后一批是什么编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K-7788。根据规律,这应该是。。。。。。"技术人员倒吸一口冷气,"重型导弹!"
就在这时,专家在相册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份清单。那是一份详细的军火目录,上面不仅有型号参数,还标注了每种武器的仿制文物。
"这就是他们的对照表。"专家说,"每种军火都对应一类文物。价格和重量都经过特殊换算。外人看到的是艺术品交易,实际上是在买军火。"
"这么说,拍卖会。。。。。。"
"对。那根本不是真的拍卖,而是军火交易会。"专家说,"参与竞拍的都是军火商,他们通过竞价来分配货源。"
李明立即调出拍卖会的监控录像。果然,那些所谓的藏家,很多都是国际上有名的军火商。他们打着收藏古董的幌子,实际上是在采购军火。
就在这时,现场搜查人员在制假工坊的地下又发现了一个暗室。暗室里堆满了各种珍贵的文物,从青铜器到玉器应有尽有。
"这些都是真品!"专家激动地说,"而且很多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他们拿真品做什么?"
"当模板。"专家说,"有了真品做参照,仿制品才能以假乱真。"
但更让人震惊的是暗室的布置。整个空间都经过特殊处理,温度湿度严格控制,还安装了防辐射设备。
"这种规格。。。。。。"专家说,"我只在军方的机密实验室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