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乃是老六之辈,为了夺权皇位,他也不在乎牺牲一些边境,因此也早已料到北胡很可能会与西番联手。
将来如果真不行,他也不介意跟西番、北胡签个城下之盟,只要换取皇位,些许土地,也不足为惜。
……
圣旨一下,雷厉风行。
朝廷依托大乾本有的十三道,迅速成立了十三个巡回廷。
除了李泰、李恪、李贞、李然四位皇子各领一道外,另有八位朝廷重臣挂帅,分赴各地。
京畿道,则由那位神秘莫测的皇宫力士首脑魏渊,亲自坐镇。
最终的分配结果很快出来了——
定王李泰,领陕东道巡回廷。
安王李恪,领川陕道巡回廷。
雍王李贞,领青幽道巡回廷。
而骏王李然,则分到了富庶却也最为盘根错节的江南道。
次日,
在朝廷近乎催命般的敦促下,十二道巡回廷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整装出发,奔赴各地。
李然这次南下,阵仗倒也不小。
徐茂恭、黄鹤、白剑这三位核心班底自然是随侍左右。
雨化田和他麾下的血滴子精锐,早已化整为零,先行一步,在江南道各处潜伏,布下了暗网。
此外,李然还带上了王府里那二百多个门客。
这些人里,懂政务的寥寥无几,大多是些吟诗作对、谈玄论道的清谈客,甚至还有几个研究机关术和杂耍的奇人。
但在李然看来,此行要的就是出其不意,如果带那些精通政务的人下来,反而受制于条条框框,无所作为。
于是乎,
一支混杂着谋士、诗人、剑客、密探以及各路“闲杂人等”的奇特队伍,浩浩荡荡,登上了南下的官船。
一路顺江南下,水路走了七八日。
终于,
船队抵达了江南道的首府——
建州。
此时正是江南好风景,烟花三月下建州。
岸边杨柳依依,画舫穿梭,一派草长莺飞的繁华景象。
只可惜,李然此刻却没什么心思欣赏这江南美景。队伍直接进驻州衙,气氛无形中便紧张了起来。
当夜,
建州都督王宠,建州刺史杜兆,便联袂前来,设宴为骏王殿下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