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摇头,别说是加起来了,就是再翻十倍,也比不上普通百姓多。
“水能载舟,皇上只要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是个盛世明君,那不管别人怎么泼脏水,你都能给自己洗干净了。”静怡笑着说道,现在胤禛烦恼的事情,再过个几百年,就不算事儿了,那会儿,到处都有为他洗白辩解的人。
说完,静怡深觉得自己今天特别聪明,脑袋上简直是顶着智慧的光圈啊,但再仔细想想,好像自己说的那些东西,全都是纸上谈兵?没点儿能实际实行的?
忍不住偷眼去看胤禛,就见胤禛一脸沉思,她自己都吓一跳,还真将胤禛给糊弄住了啊?
他听粘杆处的人说外面那些流言的时候都气蒙了,光想着要怎么去给自己辩解了,竟然没想到直接去掐断这些流言。
“还有更好的办法呢。”静怡想了想,就又凑过来:“要让群众忘记一个新闻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另外一个新闻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皇上手上有特别会打听消息的人吧?”
胤禛很矜持的点头,若论打听消息,谁能比得过粘杆处?
“那皇上可以让人创造一种小报啊,和邸报不一样,这种小报呢,就专门写别人家的八卦事情,比如说八福晋今儿又打了八贝勒一顿,或者谁家八十岁的老头子要纳妾,纳的还是十四五的小姑娘,再或者就是某某官员贪污受贿,抄家的时候在他府上发现有明朝的字画,宋代的瓷器,汉朝的玉器,秦朝的青铜之类的。”
说到这些,静怡一拍手:“皇上不是老觉得国库没钱吗?咱们搞个拍卖会啊。”
她也是才刚想起来的,每次抄家弄来的东西,像是田产铺子以及古董玉石之类的东西,都是给户部了,然后户部估价出售。但向来都是压低了价钱在官员当中内部消化了。比如价值三百两的铺子,在户部有熟人了,大概一百两就能拿下了。
对朝廷官员来说,这都是好事儿,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对胤禛来说,好像就是赔钱了啊。他这边发着养廉银,那边官员们压价买他的东西,有点儿欺负人哦。
静怡早些年是学过一点儿经济学的,拍卖这种机构的成熟和发展,是出现在十七世纪的近代欧洲,也就是说,现在说不定西洋那边已经有了这种制度了,她也就不用担心被胤禛追问怎么想到这法子的了。
“面对全国,有钱就能买,分期搞,第一次拍卖古董,第二次拍卖庄子,第三次拍卖铺子,每次拍卖之前,先在报刊上登一下,通知想买的人来参加。”
静怡滔滔不绝的说道,她其实还想搞个银行来着,只可惜实施难度太大,她早八百年就给打消了这主意。
“皇上?”说的太嗨,等发现胤禛眼神有些不太对的时候,静怡瞬间收口,一脸的可怜:“怎么了?我逾矩了吗?”
“没有,倒没想到,你还有几个歪主意。”胤禛说到,静怡尴尬:“平常没事儿就喜欢瞎想,皇上若是觉得有用,赏赐我几个花盆就行了,我最近想养花,若是觉得没用,那我回头再想想别的主意。”
胤禛点头:“有用,回头朕先想想,不过,这些赏赐是不是太少了?”
“不少不少,我又不愁吃穿,还能要什么?”静怡赶忙说道,笑眯眯的看胤禛,觉得他是真没生气,才又说道:“皇上那打听消息的人多不多?”
胤禛皱了皱眉:“问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就是想给皇上出个主意。”静怡又控制不住了,没办法,被压抑了这么些年,总算是有个机会能显摆一下了,她觉得嘴巴已经不是长在自己身上了。
“又有什么主意?”胤禛问道,静怡笑一下:“还是和刚才创办报纸的事情有关系啊,皇上不如将那打听消息的人遍布全国,各地都放几个头领,然后让他们挖掘各地的大消息,隐蔽消息,不拘泥在京城这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