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多尔衮在城下耽搁了几天,孔友德的队伍也跟上来了。多尔衮见孔有德的队伍跟上了后,本打算立刻安排孔有德的人攻城。然而一路急行军,孔友德在后面也遭遇了袭击。现在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哪有精力攻城。赶紧请求多尔衮,打算休整一日,明日再攻城。
城内,将军府。
"王将军,根据探子来报,城外敌人又来了援军,目测起码有五六万人。"
"我知道,那是孔友德的队伍。在来之前,张将军就有交代。我们这边只需要抵抗五六日。待他们两军汇合之时,我们这边就可以撤退了。不过在我们走之前,先将城内能拿走的东西都带走。接下来我们就要坚壁清野。我们先到下一个大城去,一路上会有人对付他们的。"
第二天,多尔衮正准备攻城。却感到一丝不对劲,城楼上实在太安静了。于是他派一小旗的包衣奴才去看看,没一会儿便传来消息,敌人已经人去楼空了。
听后,多尔衮十分生气。
"来人,昨晚谁守夜的。"
"主子,饶命呀,奴才也没发现敌人怎么走的,一晚上都没动静。"
"拉出去砍了"
帐外立刻走来两人将此人带出去,没一会就没声了。
"才打了几天,你们就放松戒备。这好在是敌人撤退,要是敌人夜袭,那我们岂不会遭受更大的损失?这些明人如此狡猾。一路上我们也吃了不少亏。我希望你们都能提高警惕,不要再有下次。不然此人就是你们的下场。"
很快,大军进城。然而他们发现城里一粒粮食都没有。多尔衮更加烦躁了,这朝鲜可不像大明。这些偏远乡下,不管是那些乡绅地主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什么粮食。至少他们的粮食绝对不够十万大军的消耗。
这些天抢来的粮食也就够他的大军吃上十来天。现在孔有德的军队来了,粮食就更不够吃了。一旦断粮,那大军可就危险了。还是得赶紧攻到朝鲜王城,到了那里就不愁大军的粮饷。
在城内仔细搜索之后,多尔衮惊讶地发现竟然一粒粮食也未寻到。面对如此困境,他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率领军队马不停蹄地向着汉城进发。然而,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难险阻。
曹变彪所率领的游击队神出鬼没,如幽灵般不时地对多尔衮的部队发起突然袭击。这些游击队员们身手敏捷、战术灵活,常常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然后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得多尔衮的大军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疲于应对。
不仅如此,每当他们途经一座大城时,朝鲜军便会充分利用城墙高大厚实且防守严密的优势,对清军进行顽强的阻击。一时间箭如雨下,滚石檑木纷纷砸落,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尽管多尔衮指挥若定,但面对这样坚固的防线,一时之间也难以攻破。
更为糟糕的是,每次当孔有德那威力巨大的大炮好不容易赶上多尔衮的队伍时,狡猾的朝鲜军总是瞅准时机,果断放弃城池转身逃跑。这种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战术令多尔衮恼怒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始终无法与敌军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正面决战。
随着清军一路攻伐而来,周围的村镇无一幸免地遭受了无情的洗劫。然而即便如此,粮草依旧远远不足。士兵们胯下的战马由于长期缺乏充足的草料喂养,个个变得无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雄风。那些隶属于汉军旗和充当包衣奴才的士兵们,则饿得双眼直冒金星,脚步虚浮无力。
而落在多尔衮身后的孔有德则更加倒霉。原来,张大彪的人马在撤退之前,不仅将粮食分发给了当地的百姓,还组织他们一起躲入深山之中以躲避战乱。因此,当孔有德的军队满心欢喜地踏入村镇时,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片片残破不堪的废墟和断壁残垣。找不到任何食物补给的他们,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前行,速度自然越来越慢。
就这样一路打打停停,一直走了三个多月。多尔衮才远远的看到王城的城墙。这几个月的经历早已让他精疲力尽。好不容易到达王城。立刻安排士兵安营扎寨。同时安排阿济格带人到周围去收集粮草。
而此刻盛京城又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