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的小路已经不容车辆前行,他们骑着马匹,走了足有半天,终于来到了这个叫做祢闳的村寨中。
这里无量山脚下的一块坝地,再往西,便是连绵的群山和茂密的雨林。
勐腊县内的居民多是少数民族,常居的有傣、哈尼、瑶、彝等十余族。祢闳,也许是勐腊县唯一一个以汉族居民为主的村寨。
村民们说着汉语,以屯田务农作为生计的来源。他们身着的服侍虽然古旧,但也是明显的汉族遗风。
黄汝祥早已向柳枫和周立玮介绍了这个村寨的想关情况。
&ldo;据史书记载,李定国死后,他手下的不少将士迫于无奈,投降了清兵。但他们又不愿真心为清王朝卖命,领头的将领便向吴三桂请命,要求驻扎在云缅边境。吴三桂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村寨中的汉族居民,就是当年那支驻军的后代。&rdo;
三人进入村寨时,天色已进黄昏。在向导的带领下,他们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向着寨子深处走去。
山寨里的居民素来习惯了早歇早起的生活,此时已鲜见在外活动的村民。偶有一两个村中男子与柳枫等人在小路上相遇,却也只是简单地一瞥,便又匆匆地自顾自而去了。
&ldo;这个村寨虽然地处偏僻,但村民们看到外来人似乎倒并不奇怪?&rdo;柳枫略有些诧异地说道。
&ldo;这个村寨是丛林探险者的营地。&rdo;来自勐腊县城的向导解释着柳枫的疑问,&ldo;因为这里是全县最接近丛林地区的村寨了。那些喜欢挑战和刺激的旅游者都会选择这里作为向丛林进发的大本营,并且雇佣村民作为向导。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每年总有那么几拨,所以他们也见怪不怪了。你们不也是要到丛林里探险的吗?&rdo;
柳枫三人互相看看,虽然谁也没有去接向导的话茬,但心中却各有感慨。说起来,他们也的确可以算是探险者,只是他们所面临的这段险程却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祢闳寨的规模不算很小,里里外外也有好几百户。走到寨子的中心部位,向导指着不远处几间土砖砌起的房屋说道:&ldo;这片屋子的主人姓王。他家中有空屋,人也老实,外来的客人一般都住在他家。&rdo;
老王今年快六十了,是个独身的男子。老伴前年过世,两个儿女都去了县城谋生活。见到生人,他似乎不善言辞。把柳枫等人引到偏房之后,他和向导简单地说了几句,便离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ldo;住宿每人每天十元。伙食也是每天十元,不过明天中午不提供午饭。&rdo;向导把老王的意思转达给柳枫等人。
&ldo;为什么不提供午饭?&rdo;黄汝祥对这个情况似乎不太满意,昂着圆脑袋问道,&ldo;是不是要多加钱?&rdo;
&ldo;不是钱的问题。&rdo;向导陪着笑解释,&ldo;寨子里明天要举行仪式,去龙王庙祭拜雨神。&rdo;
&ldo;祭拜雨神?&rdo;柳枫立刻想起寨子中那条干涸的河床,&ldo;这里是不是已经很久没下雨了?&rdo;
&ldo;快一个月啦。&rdo;向导无奈地点头道,&ldo;在这个季节,那可真是要命了。再不下雨,全村人下半年的口粮可就悬了。&rdo;
这倒的确是实情,黄汝祥自知也不能再过刁难,只好悻悻地咽了口唾沫,冲向导挥挥手:&ldo;行啦行啦,那我们就自己解决吧。不过今天的晚饭可得赶快预备好,你去催一催。&rdo;
向导连声答应,一转身离开了偏屋。
黄汝祥一倒身躺在了屋子里的通铺上,肚皮高高挺起,长吁了一口气,闭上眼睛感慨:&ldo;哎唷,今天可真是累坏我了。&rdo;
&ldo;这就累了?&rdo;周立玮轻笑一声,&ldo;真进了丛林你怎么办?&rdo;
&ldo;放心吧,我不会输给你的。&rdo;黄汝祥阴阳怪调地回应着,不知是由于疲劳还是要显出对周立玮刚才那句话的不屑,他连眼皮都懒得抬动一下。
柳枫没有参与两人的斗嘴,他习惯性地四顾观察着这间小屋。屋子的面积大约只有十五平米,陈设极为简单,只在西首靠墙处有一排通铺,除此之外,竟连桌椅都没有。
大约二十分钟后,向导过来告知,晚饭已准备好。奔波一天,三人早已饥肠辘辘,立刻跟着向导往隔壁主屋而去。
一进主屋,便闻到了一阵诱人的香味,更加勾起三人的饥虫,只见屋子正中的饭桌上摆开了几只大碗,碗里的主食却是一些切成菱形的白色片状物,似乎是加了肉片、鸡蛋、蔬菜等配料炒制而成。
&ldo;这是什么?&rdo;柳枫没吃过这样的东西。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他总是不吝开口询问的。
老王仍是木呐不言,向导抢着回答:&ldo;这是我们云南的特色,炒饵块。饵块用米做成的,细腻,口感很好。它还有一个名字,叫&lso;大救驾&rso;?&rdo;
&ldo;大救驾?&rdo;周立玮的好奇心并不算重,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也忍不住询问,&ldo;这有什么说法吗?&rdo;
向导早已预备好对方的这般提问,颇有些卖弄意味地解答起来:&ldo;这里有一个传说。当年南明的永历皇帝被吴三桂追赶,逃到了云南,又累又饿。南明大将李定国就命当地村民炒了一碗饵块给他吃。永历帝吃得赞不绝口,说:&lso;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rso;从此炒饵块就又有了一个名字,叫大救驾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