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满江红汉水东流 > 第9章 皮岛疑云下的辽东危局(第3页)

第9章 皮岛疑云下的辽东危局(第3页)

我向崇祯皇帝奏报战事,言辞恳切,声音中似乎还带着战场的硝烟与血腥。

我缓缓道出战斗经过,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生动而详尽。

崇祯皇帝神色憔悴而急切,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那眼神中既有对前线战事的深切关切,又有对局势的深深忧虑。

他不时询问金兵动向与防线情况,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当提到粮草补给时,他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语气严肃地强调这是将士们的命脉,务必速速解决。

明朝末年,财政亏空严重,朝廷为了筹集军饷,不断增加赋税,百姓的负担愈发沉重。

而粮草补给这一难题,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严重影响着前线战事的走向。

彼时,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东林党力主抗金,他们站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陈词,言辞如锋利的刀刃,直指后金的侵略野心。

东林党背后代表着江南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与北方贸易往来频繁。

后金的侵扰,不仅威胁着边境的安全,更严重影响了江南士大夫们的商业利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期望通过积极抗金,恢复边境的安宁,保障贸易通道的畅通无阻,进而巩固自身在朝堂的话语权。

而以洪承畴为首的主和派,却极力主张与后金议和。

明朝末年,后金通过掠夺扩张,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用这些财富贿赂明朝朝堂官员,试图从内部瓦解明朝的抵抗力量。

洪承畴等人在利益的诱惑下,逐渐倒向了后金。

他们表面上为朝廷着想,声称议和可避免生灵涂炭,实则心怀鬼胎,一心想通过议和维护自身的荣华富贵,甚至幻想在后金统治下仍能保持现有的地位。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在朝堂上大肆鼓吹议和的“好处”,在粮草、军饷的调配等方面暗中作梗,削弱前线抗金力量。

同时,他们还不断诋毁辽东将领,妄图破坏抗金大业。

朝堂上,双方就抗金与议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位东林党大臣愤怒地伸出手指,指着洪承畴等人,大声怒斥道:“你们这群卖国求荣之辈,为了一己私利与后金勾结,全然不顾国家安危、将士生死,你们的良心何在?该当何罪!”

洪承畴面色阴沉如墨,冷哼一声,反驳道:“你们东林党人只会空谈大义,不切实际。如今后金势力强大,我大明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兵疲将弱。若硬拼,只会让大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休养生息、整顿军备才是当下明智之举。”

双方情绪激动,面红耳赤,几乎扭打在一起,朝堂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崇祯皇帝脸色铁青,怒目圆睁,双手猛地拍在龙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大声呵斥众人。

然而,此时朝堂已陷入疯狂,众人沉浸在激烈的争论中,无人理会皇帝的威严。

崇祯皇帝深知洪承畴等人势力盘根错节,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势力的支持。

若严惩主和派,朝堂必将大乱,危及自身统治;若坐视不管,前线战事吃紧,大明江山危在旦夕。

他在心中权衡再三,最终强压怒火,下令暂且搁置争议,先解决辽东战事。

但在他心中,已对洪承畴等人起了深深的猜忌与防范之心。

明朝末年,皇权受到各方势力的制衡,崇祯皇帝虽有中兴大明的雄心壮志,但面对朝堂复杂的政治斗争,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犹如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

之后,我向袁崇焕和祖大寿说起我们下山之后,遭遇神秘势力截杀我与三桂,抢夺神秘木盒的事情。

两人听闻,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疑惑与警惕。

祖大寿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抬手摩挲着下巴上浓密的胡须,沉思片刻后率先开口:“此事透着古怪,这神秘势力既然冲着木盒而来,必然知晓其中利害,绝非普通的山贼草寇。”

袁崇焕微微点头,目光如炬,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他一边走一边分析道:“不错,他们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且狠辣,显然是有备而来。从截杀手段来看,训练有素,进退有序,必是长期从事此类勾当,背后大概率有强大势力支撑。”

祖大寿走到营帐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沿着我们下山路线缓缓移动,眼神中满是思索之色:“他们能精准掌握你们的行踪,要么在附近安插了眼线,时刻盯着你们的一举一动;要么对这一带地形极为熟悉,提前设伏。”

袁崇焕目光落在地图上,接着祖大寿的话说道:“结合这神秘木盒的重要性,我猜测极有可能是金国势力。后金一直觊觎我大明的各种奇珍异宝、机密要事,这木盒既然被你师父视作藏有天下重大秘密之物,后金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意图通过抢夺木盒,获取其中可能对他们有利的信息,以此在与我大明的对抗中占据上风。”

祖大寿听闻,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砸在地图旁的桌案上,发出沉闷声响:“若是金国势力所为,那他们的野心可不小。这木盒若是落入他们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袁崇焕神色冷峻,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解开木盒之谜,同时加强防备,绝不能让他们再有可乘之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