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三国开局三万大秦重骑 > 第120章 三级教育体系(第1页)

第120章 三级教育体系(第1页)

当嬴昊解释清楚标点符号具体的用法后,几乎在场所有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光彩。

“大王真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有人低声感叹,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和震撼。

蔡琰站在一旁,目光灼灼地盯着嬴昊,心中非常的骄傲。

她恨不得将这个过度优秀的男人拖走,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小黑屋教育。

商鞅等人则更加冷静,他们深知嬴昊这些举措的意义。

大秦日报的诞生,意味着大秦的每一个郡县乡都能及时了解朝廷的政策和天下大事,大秦的官吏再也不能蒙骗百姓。

这种信息的透明化,将彻底改变中国古代皇权不下乡的传统格局。

中国古代,皇权往往止于县城,乡里的事务多由士族豪强把持。

所以古代都是皇帝和士族豪强共治天下。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士族豪强。

门阀的形成始于东汉末年,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士族逐渐掌握了地方经济、文化和政治资源。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为了巩固统治,采纳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

这一制度名义上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实际上却成为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中正官由地方豪强担任,他们根据家族背景、声望和关系来评定人才的品级,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到了两晋时期,门阀势力达到顶峰。

东晋政权甚至被称为门阀政治,皇权几乎被门阀架空。

门阀通过联姻、结盟和世袭官职,形成了庞大的权力网络。

他们不仅控制了朝廷的重要职位,还垄断了地方的经济资源,使得皇权难以渗透到基层。

门阀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皇权,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

然而门阀的衰落始于南北朝时期。

随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南方士族的腐朽,门阀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寒门子弟得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门阀势力进一步削弱。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完全成熟,门阀政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嬴昊显然不满足于皇帝和士族豪强共治天下,他打算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这是本王接下来的计划。”

“一是利用大秦日报,让所有子民不被蒙骗。”

“二是将退伍的大秦将士放到乡、里这些基层位置,掌握基层的民众。”

嬴昊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大殿中。

商鞅等人听得心潮澎湃,他们知道,嬴昊的这些举措将彻底打破士族豪强对基层的控制,让大秦的统治真正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商鞅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大王英明!”

“此举不仅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能让百姓直接感受到朝廷的恩泽,民心必将更加稳固。”

蔡邕点头附和:“大秦日报的推行,确实是一大创举。”

“以往百姓对朝廷政令一知半解,如今有了报纸,政令通达,百姓也能明辨是非,不再受地方豪强蒙蔽。”

田丰沉思片刻,补充道:“不过此举必然会触动士族豪强的利益,他们可能会暗中阻挠。”

“大王,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