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怕,那我想尽办法将诸事安排妥当,也是为了省去后患。”
心思是一样的,李昭还真是不怕死。窦氏道:“生死之事在你看来就这么不重要?”
“活着的时候我想做的,该做的都已经做过,问心无愧,人必有一死,我只是可能比别人幸运,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这也算是一种福份吧?”
李昭的脑回路一向不一样,死啊,谁都不想死,可是真到了死的时候,她能如何。
历史上的平阳昭公主似乎是病死的,而且在死后被以军礼葬之,多少人认为这是对她最大的认可。不能否认她的认可,但是世人有多少知道平阳昭公主?作为一个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人,对她的记载有多少?
相对整个封建皇朝来说,关于女子的记载从来都很少,平阳昭公主只是其中之一,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在得知这是一个打下半壁半江的公主时,李昭不愤至极。因为如果不是认识一个认真研究历史的朋友,李昭都不知道大唐的建立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公主出力至此。
相比之下,平阳昭公主的兄弟们,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这位皇帝,知道她的人何其少。
李昭现在做的一切,或许将来关于她的记载同样不会太多,但是她希望她的名字可以完整的记载下来,哪怕这个世道对女子极其不公,连原本对平阳昭公主的记载都只有一个封号,而没有名字,大唐没有记载下来,或许李昭可以让别的国家记载下关于她的点滴,至少她能有一个名字,如此而已。
“阿爹,阿娘,你们就别担心,该来的总会来,要走的总会走,你们还放宽心,日子照样的过。”李昭倒是还能宽慰人,让人不必把她的事放在心上。
她倒是看得开,可是李渊和窦氏万不可能像她一样看得那么开。
“你想如何?”窦氏关心地追问,她相信李昭是真的不在意所谓的死活,可是李昭说要去安排诸事,窦氏虽然不想问,但这个时候不问这个问题又能问什么?
李昭道:“高句丽这些年没少趁我们内乱的时候犯我们边境,此时,只需要大唐借东突厥暂留之地,高句丽是我答应给义成公主拿下,帮她再建一个
大隋的。”
这件事因为关系重大,李昭想等回到长安,亲自到李渊的面前说明此事,这个时候是个合适的机会。
“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何现在才说?”李渊震惊了,李昭答应此事,倒是提前跟他说啊。
李昭道:“此事于大唐并无损害,只是我为了得到义成公主的帮助,而且也想借此完全收服东突厥各部的机会。先前一直没有说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
要不是因为远航的一番话,李昭没准都会等到出兵高句丽时才会告诉李渊,李渊指着李昭,感觉自己要疯了!
李昭却无所觉,“一个襄国长公主已经够麻烦了,杀义成公主,我并不想杀,这样一个忠诚不二的人,何其难得。大隋嘛,要是想灭唐而复隋我肯定不能答应,但是她要想到别的地方再建一个大隋对我们来说并无坏处。出兵攻城的人不是大唐出,大唐只需要旁观即可。”
对,李昭说得没错,这件事无论李昭想要怎么操作都是对大唐有利无害的,可是,可是这样的事怎么能不和李渊商量就定下的呢?
李昭倒是一下子明白李渊话里的意思了,冲着李渊道:“此事无关大唐,而且还是利于大唐的,我也要向阿爹禀告?”
想拿下突厥,想自己成为一国之君的事李昭都没跟李渊商量便做成了,这样的事,要不是需要跟大唐借个道,李昭直接可以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