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窦氏为开始,就要跟李渊大致提上一句了,李昭并不是仅为一己之私,还是很从大唐的未来考虑问题的,至于李昭不愿意居于人下这点事,大家各自心知肚明就好,不用说得太直白。
李渊给李昭的信里写了什么,只有李昭清楚。
飞云送诏上来,李昭打开看完,倒是笑了,“行,有阿爹在我背后支持我做,挺好的。”
没错,李渊在得知李昭想收东突厥为己有,虽不纳入大唐的地界时,震惊是有的,但一想天下何其大,怎么可能所有的国土都让大唐收得了。
就算大唐有这份心,难道世人都会允许此事发生。
不愿意,不想就会生事,李渊想到李昭的性子,思来想去与其让李昭回到长安之后被人群起攻之,她想趁乱夺东突厥,既可解除大唐的北患,还能以一身而建国,将来她之上再无人遏止,也不怕人再闲言碎语。
李渊表明支持,李昭的心情更是大好。
瞧吧,她的父亲仁慈宽厚,还是很能容人的,她现在走出这条路,至于将来会不会有人学习同样的走法,各看各人的缘份。
李昭淡定而处,开始出兵往西突厥去,西突厥想趁火打劫,无疑想从李昭的嘴里夺食,他们敢夺李昭岂能不警告。
先前就是因为李昭出兵西突厥才没动,一个能杀到他们可汗的大帐,来无影去无踪的人就已经令人畏惧,最最可怕的还是不仅仅是李昭一个人,更有她那一支骑兵。
要说骑兵,那原本该是突厥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一但碰上李昭就再也不是什么优势。
再加上互市一开,突厥的人尝到甜头,要不是非跟大唐撕破脸不可,他们确实不会动手。
但这样一个可以吞并东突厥的机会,西突厥就要跟大唐和东突厥一起开战,他们也想打。
东突厥的兵马此时军心涣散,此时此刻真正要面对的人只有一个大唐,与
大唐相争,打就打,若是这一仗打赢,不仅是东突厥会重新纳入他们的领土,就连大唐的疆土也会成为他们的。
西突厥本着这样的想法,就算在李昭兵马压境的情况下,还是发兵而来,战事一触即发,这也是第一次,西突厥真正见识到李昭手中的兵马到底有多厉害。
大战打了一天一夜,西突厥节节败退,二十万大军前来,最后战死五万,被擒三万,逃窜五万,带回去的兵马不过七万。
可是他们发兵二十万啊,李昭只领十万兵马相抗,就这样与李玄霸和苏烈合击,打得他们节节败退,一个又一个的连环计把突厥的优势消耗殆尽。
李昭为守护东突厥与西突厥大战,朝中多少人表示不同意,但是没用,李渊同意,而李昭远在北境,兵马尽握其手,各处的守防兵马都是李昭的人,就算不是李昭的人,也绝对不是世族们的人,世族们想掺和说话,没有他们说话的机会。
等捷报传来,这算是大唐建朝后与外族对战第一次赢得这么精彩,李渊高兴得连连叫好,同时暗戳戳的让李昭继续再接再厉,一定要尽早拿下东突厥。
但是李昭不着急,越是看着胜利在望的时候,人就得不着急,突厥的可汗之争随着西突厥的兵马退去,再次起了争斗,李昭可不掺和,且由着他们斗,反正现在剩下的人都是差不多,要说智谋才干,每一个都差不多,就是因为差不多,谁也不服谁,而且也谁都不支持谁。
这就么为着可汗的位子一争再争,一斗再斗,最后总算有人站出来说话,“既然大家都不服各自,那么我们请大唐的平阳公主暂代可汗一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