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忙起來。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自从哥抹布把玻璃运到长安之后。李泰开始安排工匠安装玻璃窗户。陈华偶尔过去亲临监督。玻璃制品还是第一次进入唐人视界当中。但是玻璃做成透明可以看到外面风景的窗户带來的效果。在长安引起不少轰动。只可惜。玻璃这东西。还处于研究阶段。不少王公贵族偷偷打听玻璃的事。连玉山的工匠都不清楚玻璃是从那儿弄來的是一个谜。
玻璃窗户安装在玉山书院的教学大楼上。就像给盲人移植了眼睛。那透明的一整块如同玉石一样的东西。想來是很难得的宝贝。站在玉山脚下。阳光射下來都觉得晃眼睛。玉山书院一次性就能拿出來如此多世间难得的薄玉來修房子。蓝田侯肥的流油。简直可以堪比西晋大富豪石崇。拿珊瑚当柴烧。
又有不少人背地里造谣。陈华是否贪污了巨款。拿來修书院出手就如此阔卓。不过。这都是眼红的小人之心。真正知道内幕的人。除了羡慕玉山书院建筑群举世无双。最大的心愿就是走关系搞到一间小别墅。把玉山当成避暑的庄子。
因为李泰元宵节后就要开拔去吐蕃支援。李泰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所有的装修工作都是昼夜赶工。如此白天黑夜不分的工作时间。似乎沒过多久。几乎眨眼时间。就到了元宵节。
爆竿骤响。鱼龙舞动。经过十多天春节厚重气氛积蓄。到了元宵节这几天。生活在长安城的人开始生龙活虎地准备过盛大的节日元宵节。
按照惯例。元宵节通常都是。正月十三开始。长安城各坊间和皇宫便要上灯。尤其是皇宫。挂在宫墙上的花灯。是全天下最花哨最大的花灯。这时候。各大坊间取消宵禁。大家可以随意串门寒暄。一直维持到正月十七下灯。一共燃灯五日。坊市舞龙舞狮。夙夜不眠。
这上灯的五天。统称为元宵节。但自然以正月十五准元宵节最热闹。
春节虽然出了几天小太阳。但长安城外雪仍未化。城内的寒气也特别重。各个灯会、诗会。猜谜会。楹联会。已经开始活动起來。热闹非凡。颇有节日的气氛。难怪会有此感觉。元旦喜庆。元宵文化情愫厚重。尚书省才宣布了放假的通知。整个三省六部朝堂上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乐呵呵讨论元宵是否出去聚一聚。
的确。元宵节让许多从年初五开始正式上朝。整整工作十一天。十开始放元宵假的官员。终于有休息的时间出去享受生活顺便放纵自己。
时间还沒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留守玉山数日不归家的陈华就收到了不少张送來的帖子。
杜构请他明天过府喝酒。蹭了不少顿饭的程咬金终于良心发现。送來请帖让陈华携家眷过府吃饭。李靖那儿红拂岳母亲自让李德奖过來传话。元宵节不过去团圆有好果子吃。这小子还把他母亲出卖了。说是惦记着姐夫的香水。老虞的儿子虞昶送來老虞最后通牒。元宵节弘文馆内部会举行一个茶话会。也就是诗会。务必准时参加。在这些请柬中。还有一份是从皇宫里快递过來的。长孙让陈华元宵节进宫去。李泰也收到了。估计是长孙想见一见李泰这个不孝子。顺便把罪魁祸首陈华给抓上。找机会法办了先。
迫于国母的威压。陈华不得不让李泰收拾好行装回他的皇宫老家。这位哥在玉山一住就是几月。期间回皇宫一次。都是回去打酱油。长孙已经很不满李泰不归家的态度。连早晚的请安都沒有。偏偏要去修什么高楼大厦。如今又要被老李流放吐蕃当质子。李泰是她的心头肉啊。而且还是特别宠爱的崽子。对李泰流放吐蕃一事。为此长孙天天偷偷抹眼泪。嘴上有一万个不同意。但主人翁李泰都答应了此事。长孙的小打小闹。在老李面前就是一盘小菜。也可以说成妇人之仁。
马车离开玉山时。李泰挑开车帘子。朝着玉山书院建筑群迟迟不肯挪开他那舍不得的目光。
玉山书院倾注了李泰多少心血。别人很难体会他对玉山书院的感情。直到现在要离开的时候。李泰才明白了。自古情伤为别而已。
“走了。”放下了车帘。李泰不再有才离开时的留恋。他就像一个才飞出鸟巢的幼鸟。期待前方更广阔的天空。
==========
到了元宵节这天。大清早。二丫就在侯府里面跳來跳去。像个小喜鹊。嘴里面嚷嚷着从婉儿哪里学來的启蒙儿歌。元宵节。吃元宵。年年枕着金元宝。一口咬个大元宝。团团圆圆合家好。
从西厢唱到东厢。但凡二丫路过之处。都能听见她欢快的声音。
真是侯府的开心果。少了他。人丁稀少的侯府。颇有冷清的嫌疑。
每天早晨开门的任务都是二丫在执行。小丫头起來的早。婉儿已经替她梳妆打扮。换上了花衣裳。气质型小美女就立刻凸显出现。小丫头早早跑去开门。侯府其实每天开门的时间。都是安乐坊高门宅邸最迟的一家。
刷朱砂大门被二丫吃力的推开。本來想看看坊中是否已经热闹起來。毕竟今天是元宵节。不过。小丫头刚抬起脑袋。立刻就被放在大门前一个用红布盖住的东西吓住。
春节哪天开门。小丫头就被门前放着的一只披红布的木头怪鸟吓丢了魂儿。怎么老有人爱往侯府无名送东西啊。
“老爷。老爷。快來看。又有人送东西索”來了。只不过沒有以前那只怪鸟那么大。”二丫好奇地走过去。扯下了红布。红布下并不是另一只怪鸟。而是一个盒子。
方方的盒子。二丫一个人抱不动。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这时候。正在侯府里晨练的陈华听到了二丫的声音。已经从里面走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