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天坐在将军府的书房之中,烛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照出他那轮廓分明的脸庞。书房内布置简洁而大气,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兵书典籍,墙壁上挂着几幅战略地图,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与志向。此刻,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局势。此刻,他的脑海中正思绪翻涌,思考着诸多关键的问题。
其实,沙俄那27万大军,王小天倒并非真正的惧怕。他深知,凭借护国军这些年的发展与积累,无论是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战略战术的运用,护国军都有着足够的信心和实力去应对。护国军的将士们个个英勇无畏,训练有素,为了保卫家园和人民,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然而,真正让王小天忧心忡忡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有可能以举国之力来对付他。一战的阴影还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中,沙俄在那场战争中爆兵1500万,这个恐怖的数字如同一个沉重的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1500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它远远超过了现在东北的人口数量。
王小天深知,一旦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孤注一掷,以举国之力发动战争,那将是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护国军虽然英勇,但面对如此海量的兵力,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到时候,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将是难以估量的,东北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护国军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阻碍。
他回想起这些年护国军在外东北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辛。他们不仅要面对沙俄的军事威胁,还要应对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而现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沙俄的整体实力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王小天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要想真正实现护国军的理想,让东北这片土地繁荣昌盛,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抵御沙俄侵略,又能避免全面战争的平衡点。他必须要更加谨慎地谋划,制定出更为周全的战略。
“传令下去,继续加强情报工作,密切关注沙俄的一举一动。”王小天下达命令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亲信将领领命而去后,王小天又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此刻,他微微闭着双眼,沉浸在自己后世的记忆里,那些关于先进科技的种种奇妙景象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突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他想到了一个突破点——科技。他清楚地知道,有不少在现代能够制造出来的武器,此时却还未被应用到战场上。这些先进的武器,无疑将成为护国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强大依仗。只要武器领先,那么在这场与沙俄的较量中,护国军便有了更多的胜算。
然而,一想到要将这些科技转化为实际的武器装备,王小天的心中又涌起一丝忧虑。这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而他目前最缺的,恰恰就是时间。沙俄那庞大的军事力量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可转念一想,王小天又觉得事情或许并没有那么糟糕。沙俄不可能一下子派那么多兵力过来,毕竟这里距离沙俄的主要居住地区太过遥远。长途跋涉不仅会消耗他们的兵力,还会面临诸多补给上的难题。而且,他要是一下子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武器弹药、粮食供应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想到这里,他不禁微微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可能是有些过于担忧了。
但即便如此,王小天深知科技的发展刻不容缓。这是护国军未来立足的根本,是保卫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关键。想到这里,他猛地睁开双眼,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来人!”王小天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喊道。
一名亲信将领立刻快步走进书房,恭敬地行礼道:“司令,有何吩咐?”
王小天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将领,说道:“立即安排人手,进口最先进的汽车生产线。我们要利用这条生产线,生产出先进的军用车辆,为我们的军队配备更强大的机动能力。还有给我把现在最先进的飞机都买二架回来,我有用。”
将领微微一愣,随即点头领命:“是,司令。不过,进口先进生产线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我们是否需要再斟酌一下?”
王小天果断地摆了摆手:“无需多虑,时间紧迫,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耽搁。资金方面,我们现在不缺。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行动起来。”
王小天又接着说道:“再安排人高薪聘请各国的科学家,建立实验基地。各国的报纸都要刊登招聘信息,特别是发动机与武器专家。我们要用钱砸,也要把这些技术提前几年研究出来。”
亲信将领有些担忧地说道:“司令,如此大规模地招聘科学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实验基地,万一……”
王小天打断了他的话,目光坚定地说道:“没有万一。我们没有时间去犹豫和观望。科技的发展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我们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主动。”
亲信将领见王小天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连忙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