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与《三国志》中对曹军的这场大疫病却均有提及。
在赤壁之战结束后,阿瞒给二谋的信中也提到过这点: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
他说船是他自己烧的。
当然不排除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并挑拨二谋与周瑜关系。
《黄盖传》中提过是黄盖建策火攻曹军,决定性的战役中东吴应该也的确采取了火攻。
但所谓铁索连舟导致曹军失败,却是纯粹靠想象出来的鬼扯了。
船连城片就不会晕船了?
你上万吨邮轮上看看去,就那种体量的船,该晕船的照样得晕船。
再说真当那么多军事将领都是白痴,铁索把船都连在一起,火一烧就没了他们能不知道?
阿瞒并不曾杀蔡瑁,所以也不存在缺乏水军将领出昏招的可能。
蔡瑁和蒯越等随刘琮降阿瞒后,在阿瞒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真正的“铁锁连舟”,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
在当时货物流转需求高,但水运存在运输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
为了提升货运安全性提升运输效率,人们才改进船只的结构和使用方式。
“铁锁连舟”就是其中一种增加船只稳定性与运输量的尝试。
跟让北人习惯舟船八竿子都打不到一毛钱的关系。
它利用铁链将多只船只连接成一个整体,使船只之间紧密结合,不易分散和倾覆。
这种装置大大提高了水运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使得水运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大抵是哪个无聊文人在水运过程中看见了这种技术,一排脑袋就给它往前移了数百年,强行安排给了阿瞒。
不管怎么说,一连串操作之后,阿瞒的确在赤壁大败了。
倒也没有溃逃到需要二爷放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质上二爷就是因为在赤壁之战后对阿瞒一点不留手,导致东吴后来对招降和放他回去没兴趣。
放了你也不领我的好啊!
手头的兵卒连病带死带兵败被杀被俘虏,阿瞒实力也的确损失不小。
不过好在也就丢了江陵,失去了对南郡的控制以及威胁荆南四郡的能力。
所谓的败退,到襄阳就止住颓势了。
所以襄阳、南阳、南乡郡和江夏大部还在阿瞒的手里。
但阿瞒这会儿也明白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也就荆州拿下来得太轻松,导致他飘了。
没那么轻松毕其功于一役,所以阿瞒老老实实退回许县去了。
他根本没有发觉,荀谌和裴绾正在他的地盘上搞风搞雨。
在有庚哥的历史中,阿瞒并未对赤壁之战沮丧消沉太久。
因为另一桩大机遇马上就摆在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