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董卓废帝的看法 > 第165章 卫览堂前论货殖(第2页)

第165章 卫览堂前论货殖(第2页)

而是会先向四方派遣出家人,探听各处粮价和当地时局状况,并进行道路安全情况评估。

资财未动,情报先行属于是。

到各地情况打探回来了之后,不是选择粮价最低的地方。

而是综合时局危险性,往来道路安全性和粮食价格再做出选择。

否则你就算买了低价粮,运不回来也是白搭。

搞不好还搭上自己或者家仆的性命。

选定地方之后,就会派一个能做决定的人过去找人商谈采购。

如果当地粮价太低伤农,未必你一定要购买足够的数量,才能拯救当地被粮价伤到的农民。

你可以只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并躲在暗处大肆放出某地粮价腾贵的消息。

即使是趋利而并非行善,自然会有很多商贾大肆采购粮食奔赴目的地。

两地粮价因此便能获得均衡,这样比你自己去购买更能救市。

但你若要大宗购买,一定要悄悄的进行。

一方面可以让你能用有限的资财购买掌握到更多的粮食,更好的压低缺粮地的粮价。

另一方面,你采购的数量已经足以影响当地粮价了。

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资,当地官府与路途上的盗匪听闻消息,都会成为你的风险。

而且像十三子这样的情况,他根本不建议他们亲自去。

因为他们亲自过去除了置身险地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添乱。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托付一名有经验的管事前往统筹就完全够了。

便是想扬名,事后再扬名也更显智珠在握的风范,远胜于之前肤浅的招摇。

裴绾频频点头。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并且心高气傲自觉为河东此辈中的俊杰。

但上次科试没考好,已经让他觉得丢脸了。

这次的挫折更让他有些丧气。

所以听闻卫览的这些言语,顿觉他虽然言语上有些粗鄙,但却字字珠玑,令他获益良多。

堂中真正有见识的人,此时也收起来了轻视,认真的听卫览细叙货殖之道,越听越觉得精妙。

毕竟是荀彧选中的人物,初时虽然紧张,底子哪里差得去了?

唯有某些自视极高的笨比,犹自在那里不以为然。

中间还有人提问,与卫览假设一番可能出现的情况。

他们假设的状况哪里有卫览见过的世面多?

要么批驳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因为一二三四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么就是说这种事情可以这样处理,备选手段三四五六七。

那叫一个对答如流不假思索信口拈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