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觉得,要领一支久经训练的精兵,能轻松战胜百倍之数的这类杂兵。
特别是当他发现,弩枪上手虽然快,但使用越久的兵卒越堪用的时候。
兵贵精不贵多,杂鱼多了反而容易把精兵带崩。
他提议东南西北四军包括司隶校尉所部及羽林虎贲二营,兵卒都实行职业军人制。
服役时间长达二十年以上,普通士兵五十六岁退役,由朝廷供给俸禄。
也避免这帮兵卒解散之后带走了弩枪的秘密。
其余郡县衙役和治安人员本县花钱粮雇佣就好,若遇匪事不能平就报告。
小股由巡逻的司隶校尉部或刺史部平剿,大部则动用去边疆历练过的三军剿灭。
这也是看瓷窑挣钱了,手里真有钱才敢这么提。
作为更熟悉职业军人制度的后世人,庚哥当然赞同。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经济条件养不养得起足够的职业军人而已。
但事实上包括南军卫尉部队和司隶校尉部,四军加上羽林虎贲二营,总人数也不过两万出头。
去掉了朝廷官员俸禄的大包袱,只以并州加司州四郡公田田税养起来都轻松。
更别提还有瓷窑粮行等等来钱生意。
庚哥甚至都起了扩军的心思。
皇甫嵩:不是,我可没想着复西园军为八校啊?
皇甫嵩毕竟是老成持重之辈,劝住了庚哥的冒进。
他建议的军制,除了核心精锐的职业募兵制之外,保留了全民皆兵制度。
不再玩儿自费戍边。
但每乡二十三至五十六岁青壮不计出身每两年需集中训练一旬,且不可交钱免除。
在这种训练中淘汰的才可以掏钱免役。
每两年十天的军事训练,还是能训练出来点像样子的军事基础的。
并且可以选拔出平民中的悍勇壮武之辈,集中登记为备用兵源。
这种训练不用服役人口自行携带口粮,训练期间口粮由县中供给,朝廷每日每人给钱三十文。
虽然不多,却等于每两年免一次岁数内的男丁的丁口税了。
为避免各郡不配合,这部分钱由郡里先发,皇家之后补贴给郡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负责训练的也不是各地的县尉之类草台班子,而是从四军退役且有大夫以上爵位的老兵。
这部分人能终身领一份爵封,爵封可传子孙。
所以也有义务分开驻扎各地,专门负责这些民兵武装。
军事训练县郡都不得插手,相关情报也只有军队序列这边掌握。
掌管这些的是蹇硕为首的骠骑将军府那套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
民兵是不给弩枪的,还是以传统的长枪盾牌之类的为主。
反正也就是真打起来充人数的杂兵。
除了平时负责治安的衙役和缉盗兵卒之外,郡县不得拥有军事武装。
这样就排除了郡县,特别是当地自选的县一级割据造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