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在二颖挂之前是忠于二颖政权的。
之后政治立场不明,估计自己也没想好。
他这时候不止是青州北海国的相国,还挂着青州刺史的头衔。
陶谦表奏备崽儿为豫州刺史,备崽儿有了这个身份就马上就表奏了孔融为青州刺史。
再加上前次备崽儿援救被黄巾袭击的北海国的恩情,孔融肯定是支持备崽儿接手徐州的。
万一他北海有事儿附近还能多个臂助不是?
而且孔融与袁术关系也不好,袁小骨术“冢中枯骨”的名号就是他最先骂出来的。
《蜀书二》里头写了,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但话说回来,备崽儿刚脱离玉腿挂件的身份,就表奏孔融与自己的旧上司田楷争青州。
其一可见有了新大腿,备崽儿对公孙大玉儿马上彻底的离心了。
其二一点旧情都不念,也未必不是说明备崽儿在田楷麾下有多憋屈。
如果说除了这三股势力还有谁支持备崽儿上位,琅邪赵家为代表的徐州豪强很可能也是一股。
因为琅邪赵昱被陶谦征辟,后来升为广陵太守。
一郡太守,居然被笮融喝多了酒随手杀了。
对于纵容笮融等人的陶谦,徐州豪强早就不满了。
眼下徐州被阿瞒砍得血流成河,陶谦居然还想舍弃徐州避祸丹阳。
让你跑了那岂不是我们要背锅?
唯二提到陶谦死前,曾派别驾从事糜竺去小沛迎接备崽儿继位的,其实只有《先主传》与《蜀书八》糜竺传。
包括陶谦本传在内的其他所有记载,都未提到这件事。
备崽儿时年三十三岁,基本就是公孙瓒麾下一个小卡拉米。
听闻孔融知道自己都喜不自胜,他哪里有什么名望?
归入陶谦麾下不足一年,陶谦对他还有当年鞭督邮之后容留他躲祸丹阳的庇佑之恩。
拉拢他就是因为觉得他应该比较能打。
结果在郯城之战中,备崽儿却被阿瞒打得满地找牙,基本失去了陶谦的信任。
且陶谦在徐州的所作所为,算得上悖乱已极天怒人怨。
这样的陶谦,有什么道理把徐州让给备崽儿?
当然也不可能传给儿子,陶谦对徐州的掌握还没到这种地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州刺史也好徐州牧也好,都是汉家朝廷的官职。
陶恭祖不是像刘焉刘璋父子那样关起门来玩儿自己。
也不像袁楷模绍那样,声望和对地方掌控到一定地步。
他的职位是没资格父死子承的。
《吴书》记载了陶谦二子的下场:均不仕。
都没做官,终身都属于闲散人员。
陶谦是汉廷安东将军,徐州刺史,卒年63岁。
二子陶商、陶应,均已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