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董卓废帝的看法 > 第126章 袁楷模的碎玉之道(第1页)

第126章 袁楷模的碎玉之道(第1页)

袁楷模麾下的诸多谋士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呢,大肆宣传界桥之胜,稳住冀州境内的诸多豪强。

并且联合豪强对黑山贼张燕之流实施可更为严厉的封锁打击。

张燕没有辜负大玉儿,界桥之战的时候出山捣乱来着。

他的表现,明显与大玉儿重用亡命奸臧与商贩庸儿,并打压豪强这一政策相关。

可惜大玉儿主阵败北,张燕他们孤军也翻不起太大风浪。

连张燕这种贼人都知道的事情,冀州豪强如何不知?

但为什么他们宁愿倒向公孙大玉儿,也不肯亲附重用豪强士人的袁楷模绍呢?

这其实跟袁绍麾下的亲信结构有关。

袁绍座下亲信,以颍川人和南阳人为主,这又涉及到流人与本土派之争。

所谓流人,也就是外乡人。

小馥馥当年赴任时大肆招揽颍川人就是这个原因。

由于三互法,担任州郡主官的必定是流人,也就是外地官员。

如果倚重本土豪强,就不可避免的沦为清谈坐啸之辈,画诺备选之徒。

被架空而没有实权,成为供起来的牌坊被提线的木偶。

所以流官一定要有自己的班底,对本地豪强采取打压和拉拢并行的策略。

只凭一部三互法,你就能看出桓帝志陛下用心之精绝。

士人豪强挑不出毛病的一份回避制度,却影响深远,到他死了之后许多年依旧不断引起豪强之间的争斗。

庚哥啰里吧嗦的一大堆坏主意,其实没有一个能有这种效果。

也就是一份推举制能给三互法敲敲边鼓。

一定程度上增强地方豪强的话语权,挟制转化为军阀的流人集团。

三互法配合党锢的激烈手段,算得上一缓一急。

如若不在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以桓帝志陛下的强硬做派与权谋手腕,世家豪强之祸没准儿真能在他手里头缓解。

那后世也就没有桓帝荒淫昏庸之类的诋毁之辞了。

只可惜亲政时间不够长就驾崩了。

他死的本身也很蹊跷。

延熹九年九月下诏将启衅的成瑨、刘质逮捕处斩,掀开党锢之乱的序幕。

第二年才开始大规模党锢,第三年一月份,突然在议政的德阳前殿驾崩。

说是病逝。

联想东汉历代帝王的寿元,唯有头一个秀儿光武帝和最后一个傀儡汉献帝能享长寿。

这是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桓帝一死,有那么个憨批老婆窦妙和更为憨批的丈人窦武跟宦官一番乱斗,接任的又是才十来岁的熊孩子灵帝。

不用黄巾之乱,其实对世家豪强的打压分化就很难彻底了。

小馥馥对颍川士人的招揽还是很有效果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