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谢谢你翠芳姐,你可帮我省了不少事了。放心我省得,我都想好了,这回我们不在县里卖了,我们就一直做着等到快乡试的时候再拿出去,这些秀才们去参加乡试总得有东西装书吧,这包可比那些书箱轻便多了,就是不装书也能装些衣服之类的东西。”
“梨花妹子客气了都是顺路的事,那你去忙吧,我这儿也回家了。”
“哎,哎,翠芳姐,回去吧,回去吧。”梨花把东西背上快步回了家。
这书包她们卖了这一次以后估计也就卖不了了,也就是之前在青云县卖的少,不然早就传到行州了。
他们在卖一次,这样的书包以后就不新鲜了,那不如一次多卖几个地方,只在府城一个地方哪够,行州那么多县呢。
不过这样的话,她家也可以像张安家一样拉着全村的人一起干!
想到自己家能像张安媳妇那样受欢迎,立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张静姝:“娘,你觉得梨花婶子会不会借着卖书包这件事在县里开个铺子?以后就卖各种包。”
“不会,她是个聪明人,也知道这就是一锤子买卖,今年卖出去之后很快就会有接二连三的仿品出现,而且人家用的材料肯定会比她的好,她这生意做不长的。”
更关键的是在这个时代开个铺子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是只卖自家做的东西还好,若是想卖其他的东西这样的农户上哪去找稳定可靠的货源?
像她开的那个书铺只卖常见的书,笔墨纸砚以及张静姝的花笺。
那些书是因为她在书房花银子印了张安的《长安文集一》才成功买到了其他的书,至于笔墨纸砚,就是直接和杂货铺签了协议,以低价成本买入的,虽然说是低价,但也比其他的书铺的进货价稍高一些。
毕竟笔墨纸砚市场需求量真不大,产量也有限,这些有限的产量早已被县里的这些书谱被瓜分完了。
所以吴翠芳也不指望笔墨纸砚能挣钱,如果没有花笺的话,她的书铺的生意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红火,这都是花笺带来的人流量。
当然,后来《长安文集一》也带来了一些固定的客源。
至于女儿在府城开的礼品店,那时候卖的东西都不固定,觉得什么好玩有意思可能就买一些在铺子里卖,而且主打的东西都是张静姝能拿出来的,也就不用担心货源的问题,她这才这么痛快的答应了。
果然就像吴翠芳料想的那样,梨花婶子并没有利用这个生意开铺子的打算,而是把全村能干绣活儿的女人都请到了自己家,教她们制作书包之后向她们收购。
还明确说了,她只收今年的,以后她们要是做了自己卖她不管,打的就是干一票大的就收手的主意。
因为这是全村都能参与的机会,也不会有人为了自己挣钱就把全村全族的人都给坑了。
这让张静姝再一次见识到了宗族的力量,她观察了好久,居然真的没有人把这东西私自卖到外面去。